T∕CACM 1092-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测技术规范.docxVIP

T∕CACM 1092-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测技术规范.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C05

标准

T/CACM1092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quespecificationsfortreatingweibinginChinesemedicine

Techniquespecificationsforinfraredthermalimagingforfacialparalysis

2018-09-17发布2018-11-15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3

T/CAC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嘉兴市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厦门市海沧医院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旭军钱静华陈良华林万庆马赛林源

本规范参与起草人林嫌创吴剑坤李洪媚张波严兴科周凤梅徐丽华范洪力张传

玲黄秀钦陈琐玲林之晨黄发樟林森森章芬

本规范专家组成员张晓天朱吉桑珍陈瑞芳吴大峡谢秀丽杨志敏杨小波李慧

刘洪宇王超方迅郑心林晓洁许金森周爱国袁宜勤程远创周国赢朱小香兰彩莲萨枯燕郑淑霞万隆董亚琴潘晓华邓方阁郭冰江岳剑宁赖长沙张毅郎磷安刘艳骄张涛陈匙熊尚全林宝珍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4

T/CAC引言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将目标表面温度分布转换成人眼可以看到的温度分布的热图像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它能将人体体表的红外辐射信息以红外热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精确记录出人体体表温度变化和分布形态可全程动态观察体表温度变化是现代医学影像的一个崭新分支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可出现患侧面部温度改变研究发现面瘫患者双侧面部温度差不仅明显大于正常人而且还与病变程度和恢复程度有直接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亦对临床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体表温度的方法主要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然而该技术在检测面瘫的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除检测环境外其他的如检测时被测试者要求检测体位检测部位检测步骤等诸多方面均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及指导标准因而返需对此进行规范以保证检测的客观准确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本规范的编写和颁布旨在疏理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面瘫检测的技术操作规范使之成为面瘫的

一项标准一个统一的客观检测手段规范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服务

T/CACM1092—2018

5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红外热像仪用于中医面瘫(西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检测的技术操作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以被动式非接触方式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红外热像仪进行中医面瘫(西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检测操作。

本规范适用于相关临床科室医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46—2006臉穴名称与定位

GB/T19665—2005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通用规范

ZYYXH/T472—2015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外热学Infraredthermalimaging

也有称之为医学红外热像技术、生物热学、热像图技术。

3.2

红外热像图技术Infraredthermography

限定为本规范所指定的被动式远红外热像图技术,是一种了解机体功能性变化的检查。

3.3

红外热像仪Infraredthermalimager

限定为本规范所指定的狭义红外热像仪,又称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指依靠被动接收人体自身热辐射的红外线信息,经转换、处理后变成可视化图像(也称为热像图),获得人体被测部位的表面温度及温度分布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