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七下期末古诗鉴赏真题(解析版).docxVIP

6.8 七下期末古诗鉴赏真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道今朝精卫少,且邀他日看海平。

PAGE

PAGE2

古诗词赏析

1.(23-24七下·辽宁大连普兰店区·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①气从茅舍出,缲丝②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蒸茗:炒茶。②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颔联都表现了山村自然风光的美丽,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B.甲诗颈联与尾联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表面写诗人在路上碰到卖药归来的人,欣然随他走向远处深深的云烟之中。实际上是从侧面道出他渴望隐逸生活的心志。

【答案】A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甲诗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描写了山村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逆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乙诗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描写了山村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并无生活哲理。故选A。

2.(23-24七下·辽宁大连甘井子区·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农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泗州①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②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林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给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农家招待客人。一个“足”字,体现了“丰年”的富足,也表达了农家款待的盛情。“莫笑”二字,刻画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C.“渺渺”一词既扣住诗题中的“晚望”,又与下句中的“夕霏”相应,写出辽阔苍茫的意境。

D.诗人借助所闻“独静人语”。烘托出傍晚时分东城郊外的热闹繁华。赋予全诗浓郁的生活气息。

【答案】D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错误,在秦观的《泗州东城晚望》中,第二句“舳舻人语夕霏间”中的“人语”则描绘了船上人们的交谈声,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和动态感。但“独静人语”并未烘托出东城郊外的热闹繁华,而是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故选D。

3.(23-24七下·辽宁营口鲅鱼圈区·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登飞来峰?????????????????【乙】登金陵凤凰台

王安石?????????????????????????????李白

飞来山上千寻塔,????????????凤凰台①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闻说鸡鸣见日升。???????????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不畏浮云遮望眼,???????????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自缘身在最高层。???????????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④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凤凰山。②吴宫:三国孙吴建都金陵所筑的宫殿。③浮云蔽日:比喻朝中谗臣当道障蔽贤良。④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在“浮云”之前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B.【乙】诗颈联写出了景物的若隐若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

C.【乙】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浮云”之后,以“不见长安”点出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无奈凄凉的。全诗的基调是恬淡、闲适的。

D.【甲】【乙】两首诗都引用了典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浮云遮望眼”“浮云蔽日”比喻奸邪之障壁。

【答案】C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C.“全诗的基调是恬淡、闲适的”有误。【乙】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总为浮云能蔽日”中的“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比喻君王。尾联寄寓爱君之枕,抒发忧国伤时的情感。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作者以此来比喻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为此十分愁苦。全诗的基调是慷慨、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