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一中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VIP

牛栏山一中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栏山一中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严生策勋序

谢振定

①严生为余典试江南所得士,性醇悫苦志于学,屡上春官不得意,辛酉下第后愿留都门,励业图再举。

②既而念母綦切,常中夜不能寐。旦来告予曰:“钟铭归矣。钟铭之从事于学也,皆吾母冯孺人教也。钟铭八岁而孤,吾母年方二十有九,尽鬻嫁时衣饰,为钟铭择师而授之读。钟铭性最鲁,每塾归,吾母秉灯待,责复诵昼所受书,不成诵则立加鞭挞无少恕,已且涕泪交横曰:‘汝父以苦学遘疾,未遂志而殁。吾愿汝成汝父之志也。今胡乃若是!’及钟铭学为文时,归呈课艺,母视师所抹勒过甚,挞如前。是以钟铭少时望寝门则栗栗而惧,迄今思之,则依依有余慕也。今吾母年七十有六矣,往时官吏为请旌,母不许。钟铭未获寸进以奉母欢,又远离膝下,其何以自慊?兹归计决矣。”

③余闻之,肃然曰:“贤哉母也!所谓慈母而兼严父之事者也。而生之性情真挚,抑又足尚焉。”古人得禄以养亲,则捧檄而色喜①,生之留,为其母也。然古人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②,则生之归,亦为其母也。生其无失乎赤子之心者耶!是心也,扩而充之,其用沛然。计更阅数年,例得为令,为令者有父母斯民之责,推此心而善用之,勿姑息以养慝,勿闻誉而自喜,以此列名循良,于太孺人苦心劝学之意,其庶可无负。生其益务汲古深思,以裕临民致用之资。即以尽菽水承欢之分,区区一第,乌足以溷其胸耶?

④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几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

注释:①捧檄:这里运用了为母出仕,博母欢心的典故。②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不因公务影响对父母的奉养。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 B.而 C.以 D.乃

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3.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母倾尽财力与精力,期盼严生能立志苦学。

B.严母告诫严生要苦学不怠,继承亡父的遗志。

C.严生学写文章有进步,但严母仍鞭挞责罚他。

D.地方官吏向朝廷请求嘉奖严母,但被其拒绝。

4.分析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得出“其庶可无负”这一结论的?

5.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9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