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升八语文衔接第02讲 《答谢中书书》新课预习讲义(原卷+解释)2025年暑期七升八语文衔接 统编版.docxVIP

七升八语文衔接第02讲 《答谢中书书》新课预习讲义(原卷+解释)2025年暑期七升八语文衔接 统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2025暑假七升八语文衔接新课预习讲义

第02讲《答谢中书书》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动静结合、妙用比喻、情景交融等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两文的优美意境。

?感悟作者追求美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答谢中书书》“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第二个“书”,即书信。文题意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2.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曾于句曲山华阳洞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传》),有《陶隐居集》。

3.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以此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4.知识链接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二、文本解读

原文

课本注释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叹的。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天堂,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这种奇丽的景色中了。

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考点探究

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案: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答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案: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

答案:观察角度:有仰视(高峰入云),有俯视(清流见底);时间跨度:有早晨(晓雾将歇),有黄昏(夕日欲颓);景物状态:有静景(高峰……具备),有动景(晓雾……竞跃);感官冲击:有视觉(高峰入云),有听觉(猿鸟乱鸣)。

7、《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所写景物特征:山水相映之美,峰高水清,相映成趣;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晨昏变化之美,四时、早晚各不相同。

言外之意:表现作者能够从

文档评论(0)

鹏城九九李老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虽枯木老朽,仍血气方刚,自嘲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5月3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