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故都的秋》课堂同步练习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郁达夫,原名__________,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__________、散文家、诗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2.?《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当时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白色恐怖,从上海迁居杭州。文中“故都”指__________(城市),作者通过对北平秋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故都的眷恋与__________的心境。
3.?文中“清、静、悲凉”被称为全文的“__________”,奠定了抒情基调。作者通过对比__________之秋的“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突出北国之秋的浓烈。
4.?郁达夫在文中引用“__________”的典故,出自《淮南子·说山》,以落叶象征秋意的到来。
5.?文章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运用__________手法,表达对故都秋的极致热爱。
二、字词(字形辨析与词语搭配)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萧索驯鸽疏疏落落
B.岐路落蕊平平仄仄
C.蟋蟀秋蝉一椽破屋
D.幽辟落莫潭柘寺钟
2.?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__________(落蕊/落花),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__________(细腻/细致),又觉得清闲。
三、选择题(课文内容与艺术手法)
1.?下列对《故都的秋》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体现闲适恬淡的心境。
B.通过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的对比,突出对故都秋的眷恋与悲凉之感。
C.抒发对江南水乡的思念之情,表现游子的乡愁。
D.赞美北平秋天的壮丽景色,展现作者细腻的观察力。
2.?下列句子中,运用对比手法的是()
A.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C.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D.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3.?对“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A.运用视觉描写,突出落蕊的轻盈。
B.通过触觉描写,表现秋的寂静与细腻。
C.以动衬静,烘托环境的喧闹。
D.运用通感手法,将嗅觉转化为听觉。
四、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故都的秋》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其特点是什么?
2.?“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分析“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中“丝纹”一词的表达效果。
4.?结合上下文,谈谈“落寞”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5.?作者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郁文;小说家;沉沦
2.?北平;忧郁(或“悲凉”)
3.?文眼;江南
4.?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5.?设誓(或“夸张”)
二、字词
1.?C
2.?落蕊;细腻
三、选择题
1.?B
2.?A
3.?B
四、课内阅读理解
1.?描写对象及特点:主要描写北国槐树的落蕊。特点是无声、无味、柔软,营造出清、静、悲凉的氛围。
2.?修辞手法及效果:比喻。将落蕊比作花,突出其轻盈、细碎的形态,同时“不是花”又暗示其平凡、易被忽视,强化秋的落寞感。
3.?“丝纹”的表达效果:“丝纹”细腻地描绘了扫帚扫过的痕迹,既表现扫街的细致,又通过静态的纹路反衬秋的寂静,隐含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4.?“落寞”的含义:表面指扫街后残留的孤寂感,实则是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对故都秋意的深沉感慨,以及个人在时代背景下的孤独与怅惘。
5.?原因分析:作者通过槐树落蕊的细微变化,以小见大,感受到秋的到来。这种对自然物候的敏感与古人“梧桐一叶知秋”的哲思相通,体现了故都秋意的深沉与文化底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真题】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期末学情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志远小学等学校.docx
- 【中考模拟】2025年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度量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和第五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 《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语文版基础模块上册.docx
-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docx
-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磨砺青春筑梦启航 - 新生军训动员【通用】.pptx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与个性化辅导体系构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美术馆校合作实践与反思: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创新路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数字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管理及智能化档案构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教学策略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小型写字楼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潜力与投资机会报告.docx
- 基于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铅回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指甲和脚趾甲剪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