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工作人员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docxVIP

2025年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工作人员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工作人员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著名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该诗句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全诗情感饱满,其喜怒哀乐之情奔涌迸发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此诗句选自()。

A.《蜀道难》

B.《游子吟》

C.《将进酒》

D.《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重点在于判断给定著名诗句的出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其内容与题干诗句不相关。《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并非李白的作品,也不是题干诗句的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离开东鲁南游吴越前夕,向朋友们表白自己的心情和意向之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中虽也体现出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但诗句并不出自此篇。综上,答案是《将进酒》。

2、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

A.获得垄断利润

B.获得垄断价格

C.获得垄断地位

D.获得垄断统治

【答案】:A

【解析】垄断资本是指垄断某种或某些商品的生产和市场,规定商品的垄断价格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这是垄断资本通过垄断地位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最终经济利益目标。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它是获取垄断利润的手段而非实质。获得垄断地位是垄断资本形成和存在的条件,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对市场的控制从而处于垄断地位,但这只是实现目的的一个前提。获得垄断统治是一种状态描述,垄断资本在经济领域取得优势地位从而实现统治,但这并非其实质,其实质还是围绕着经济利益即获得垄断利润。所以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得垄断利润。

3、领导者法治观念的实质是()。

A.对法律精神和法治价值的认同与贯彻

B.对领导主观能动性超越法律的认同和贯彻

C.倡导法律的工具性价值

D.倡导严刑峻法

【答案】:A

【解析】领导者的法治观念,核心在于对法律的正确认知与践行。对法律精神和法治价值的认同与贯彻,是法治观念的实质体现。法律精神蕴含着公平、正义、民主等价值理念,领导者只有认同这些价值,才能在工作中切实贯彻法治原则,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而认为领导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法律并对其进行认同和贯彻,这与法治原则背道而驰。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活动,若允许领导主观能动性超越法律,就会破坏法治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导致权力滥用。倡导法律的工具性价值过于片面。虽然法律具有工具性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经济发展等,但法治不仅仅是将法律作为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等价值的追求,领导者的法治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的工具性。倡导严刑峻法也不符合法治观念的实质。法治追求的是公正、合理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环境,严刑峻法可能在短期内起到威慑作用,但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而且可能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与法治所倡导的人权保障、公平正义等价值相悖。因此,领导者的法治观念的实质是对法律精神和法治价值的认同与贯彻。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B.《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C.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亮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D.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根据文学常识对各选项描述进行逐一分析。首先,《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它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所以此描述正确。其次,《孔乙己》确实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但孔乙己是因窃书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而非“被赶出鲁镇”,且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并非只是寄予同情。所以此描述错误。然后,杜甫的《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才智、功业的追思,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015347247ccc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xxxxxxxxxxxxx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