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思考题答案
题目部分
1.文学革命为何会在1917年爆发,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是什么?二者有何关联与区别?
3.文学革命期间,新文学阵营与守旧派的论争主要围绕哪些问题展开,这
些论争对新文学发展有何影响?
4.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在小说创作上有哪些不同的主张和风格?以具体作
家作品为例进行说明。
5.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6.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它们反
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7.《呐喊》《彷徨》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是什么,鲁迅通过这些作品对
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怎样的剖析?
8.分析《阿Q正传》中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精神胜利法”
的内涵是什么,它在当时社会有何普遍性?
9.鲁迅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创新,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10.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中国现代新诗
的发展有怎样的开创性意义?
11.新月诗派“三美”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闻一多《死水》或徐志
摩《再别康桥》为例,分析“三美”理论在其诗歌中的体现。
12.湖畔诗派和小诗派的诗歌创作有何特点,它们在20年代新诗发展中
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13.田汉早期戏剧创作的主题和艺术风格是什么,以《名优之死》为例进
行分析。
14.20年代散文取得了哪些成就,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作家的散文各
有什么特点?
15.结合具体作品,谈谈20年代戏剧和散文与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关
系。
16.30年代左翼文学思潮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左联的成立对当时文学发展
有哪些重要影响?
17.京派与海派文学在创作理念、题材选择和艺术风格上有哪些显著差
异?试举例说明。
18.30年代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学思潮的兴起有哪些社会背景?其主要特点
是什么?
19.30年代左翼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以丁玲的《水》为例,分析其如
何体现左翼文学的创作理念。
20.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创新?这些创新对现代小说的
发展有何意义?
21.张天翼的小说以讽刺见长,试结合其作品《包氏父子》分析其讽刺艺
术的特点。
22.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有哪些显著特征?《子夜》作为其代表作,
如何体现这些特征?
23.分析《子夜》中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24.《子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种结构对表现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
25.老舍的小说具有浓厚的“京味”特色,试结合《骆驼祥子》分析其
“京味”表现在哪些方面。
26.《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
的社会现实?
27.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如何通过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描写,表达对社会
和人性的思考?
28.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封建大家庭为描写
对象,其主要主题是什么?
29.分析《家》中觉慧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0.《家》的艺术风格有哪些特点?其情感表达与人物塑造对读者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答案部分
1.文学革命为何会在1917年爆发,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答:文学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但封建思想
仍根深蒂固;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渴望思想变
革;文化上西方思潮大量涌入,冲击传统观念。思想基础方面,晚清文学
改良运动为其铺垫,如诗界、文界、小说界革命;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
科学,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学发起攻击。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为文学革命提供阵地,传播新思想,激发知识分子对旧文学革新的热情。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是什么?二者有何关联与区别?
答: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
俗字俗语,倡导文学语言变革,主张用白话写作,为新文学奠定语言基
础。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以“三大主义”为核心,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
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
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
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