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人生活中,春和秋是最好的两个季节。春天东风应律,万物昭苏;秋天更好,春华秋实,春种秋收。故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叫作《春秋》,好像没有夏天和冬天似的。歌颂春天的诗比比皆是,歌颂秋日的经典脍炙人口,如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李白的“黄鸡啄黍秋正肥”……在欧洲,秋天亦为收获季节,但欧洲作家()以颂歌抒写秋天,如济慈有《秋颂》:“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雪莱的《西风颂》也是颂歌。西风是()着悲凉和豪迈,带着哲理性的。虽然它是悲伤的,但又是甜蜜的;它催促新芽,但是又使树叶凋零。雪莱说:让我变成你,像你一样轻灵,像你一样强壮,像你一样雄浑,像你一样的不驯啊,不受()。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于欧美的歌颂传统,审美性质大幅度超越秋收的实用功利,悲秋主题源远流长,悲秋杰作数不胜数。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到曹植的“秋风发微寒,寒蝉鸣我侧”,悲秋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传统母题。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A.往往

融合

约束

B.往往

包容

控制

C.每每

包容

约束

D.每每

融合

控制

2.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它是悲伤的,但又是甜蜜的;它虽然使树叶凋零,但是又催促新芽

B.它虽然使树叶凋零,但是又催促新芽;它是悲伤的,但又是甜蜜的

C.它虽然催促新芽,但是又使树叶凋零;它是甜蜜的,但又是悲伤的

D.它是甜蜜的,但又是悲伤的;它虽然催促新芽,但是又使树叶凋零

3.下列和选段相关的文学常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春秋》是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对《春秋》补充、阐发的作品。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均为古体诗。

C.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词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

D.雪莱,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代表作除了《西风颂》之外,还有《致云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土地是承载万物的媒介。《礼记》云:“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因为土地的重要性,对土地的依恋也成为人类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结。尽管“恋土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也都有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恋土情结”却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持久。在费孝通先生看来,传统中国就是乡土社会,如《乡土中国》一书所描述的:“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乡土”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色。可以说,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

作为一种物质和元素,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共识和集体记忆。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国传统“五行”观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为尊贵也最为重要。中国人不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在中国传统社会,“入土为安”也是一种重要的死亡和丧葬观念。选择一方“风水宝地”,不仅能够护佑自己,也可以护佑整个家族。中国人信仰的“风水观念”也与土地密切相关。

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在汉语和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乡土”“风击人情”“土生土长”等词语都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中国古代常常用“拦稷”来代表国家,“社”,即主地神,“”则是谷神。在中国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为“国家”的代表,这当中体现的即是农业民族的土地崇拜观念。

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土地庙,里面伺奉着“走地公公”或“土地奶奶”。在乡民的眼里,土地神是一方乡土的保护神。“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对土地的崇拜观念和祭祀仪式,日复一日,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社会”。可以说,中国文化饱含了对土地的历史记忆。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我们的语言词汇,处处可见“恋土情结”的印记。

对土地的依恋和崇拜伴随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并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不论游子、战士还是商人或移民,他们都会带一包家乡的泥土在身边。“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土地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种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土地给中国人带来的不仅是财富,也是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正是千百年来对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影响到了士人的价值观,“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一向是中国圣贤先哲所倡导的一种精神。

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个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固守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