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行政”历史再解读_程平山.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研究2022年第4期

·专题研究·

“共和行政”历史再解读

程平山

摘要:“共和行政”有“共伯和行政”和“周公、召公行政”两种记载,

“共伯和行政”是历史真相。共伯和乃卫国公室之人,封于卫国的共邑,属于

周厉王、卫釐侯之世。古本《竹书纪年》所谓“共伯和干王位”属西周旧史,

是直书;《春秋历谱谍》《史记》所谓“周公、召公行政”属后世修史,是曲笔,

二者皆本于正统观而笔法不同。共伯和没有真正成为周王,而是临时摄政,在

动乱平息后,周人又以火旱灾异为由,迫使其还政于周宣王。周人认为共和行

政的14年间,应归属于周厉王纪年,故可认为周厉王在位51年。中国有确切

纪年的历史可以自共和元年上溯至周厉王元年。两周时期,宗法制与正统观对

历史当事者的命运及其历史评价,发挥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共和行政共伯和宗法制正统观历史纪年

关于“共和行政”,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或表述。一是“共伯和行政”,

即共伯和代行王政,类似记载既见于《鲁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

又见于古本《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等出土文献。二是“周公、召公行政”,

即周公、召公二人共同代行王政,主要见于《史记》。由于时代久远与史书残毁,

自古以来,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历史真相的阐释言人人殊。以往对“共和行政”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共和行政”的历史真相。汉代以来,学者大多在

以上两种解释中择一采信。其二,共伯和的真实身份,主要有凡伯说、卫武公说、

顾颉刚、郭沫若等赞成“共伯和行政”;吕思勉、范文澜等赞成“召公、周公行政”;童书

业折中二说,认为是以共伯和为首,与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参见《顾颉刚全集》,北京:

2010314254261

中华书局,年,第册,第—页;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册,北京:

19772872016

人民出版社,年,第页;吕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第108页;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1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

14814912008351352

—页;《童书业著作集》第卷,北京:中华书局,年,第—页。

4

“共和行政”历史再解读

白(伯)龢父说、共武公说等观点。其三,周厉王纪年、共和纪年问题。《史记》

3714②

记载周厉王在位年、共和年。汉代以来,学者多采纳此说,夏商周断代工

程亦是如此。宋人著述《皇极经世书》等将其合并为周厉王在位五十一年,第

三十八年至第五十一年为共和行政的十四年。④

以往研究对于“共和行政”史料的来源、性质、演变,以及不同记载所反映的

历史观、史家笔法探讨不足,没有明确共伯和还政记录的虚实与“共和行政”的性

质;普遍采用共和纪年,却对于共和纪年与周厉王纪年的含义及相关问题探讨不足。

因此,笔者拟通过宏观考察与微观考证相结合,进一步探究“共和行政”的历史真

相、共伯和的真实身份、共伯和行政的性质、周厉王纪年与共和纪年的关系等问题。

一、“共和行政”的历史真相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实用至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