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节气就实质而言是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24个等分点,每2个等分点相隔1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确立完善起来的。我国周朝和春秋时代是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秦朝《吕氏春秋》的《十二纪》中所记载的节气已增加为8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还有一些有关惊蛰、雨水、小暑、白露、霜降等节气的萌芽的记载。到了汉朝《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与今天的完全一样。

《太初历》和《授时历》历法是确定年、月、日等计时单位的长度,并使之依一定的关系组合,供计量较长时间间隔之用的计时系统。

《太初历》(又称三统历)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是西汉时期由邓平、落下阂制订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由于原来实行的颛顼历越来越不符合实际天象,汉武帝从各地召集通晓历法、算术和仪器制造等方面的专家20多人,议造新历。《太初历》规定一年为365.250164日,一月为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首次提出了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间月的原则,把季节和月份的关系调整得十分合理;它重新测定了二十八宿的距离;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交食周期的概念和数值;测定了比以前准确得多的五星会合周期值,并且制定了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里的动态表,建立了一套定量预报任一时日五星位置的方法。《太初历》的制订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189年。

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1235-1281年)、郭守敬(1231-1316年)等制订《授时历》,废除古代历法,是中国历法的第四次大改革,该历已和现代公历性质基本一样。郭守敬等人通过3年多的200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够测算得那么精密,实在是很了不起,比欧洲的格列高里历早了300年。《授时历》于1281年颁布,施行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长久的历法。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规律而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历法,是中国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对中国农拼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这一发现,不仅在中国文明史上是一朵奇葩,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各候各气都有其自然特征,合称“气候”。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际气象界誉其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2015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发布陶寺遗址考古成果,证明“最古老的中国在晋南”,尧舜古都在陶寺。特别是陶寺古观象台的发掘,证明了早在4300年前,先人们就确定了“二分二至”,并对节气进行探索。《尚书?尧典》记载:“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据考证,羲和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他们被尧派到东、南、西、北四个地方,分别观测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中星,并举行相关的迎日、送日仪式。而这个观测星象判定季节的中心地区使是晋南云丘山。

据《史记》记载,舜王早年耕治于历山。到舜王受尧禅让后,便任命弃为后稷主政农事教民稼穑。据《竹书纪年》记载,尧、舜、禹均都于冀(古冀州以晋南为中心),颁夏时于邦国。夏时即《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物候历书。所以,我国著名的七十二物候就应当开始形成于舜耕历山及其主政时期。因此,人们把晋南称作二十四节气的“发端”。2018年9月26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仪式,授予晋南翼城历山“历法之源”牌匾,这是专业学术机构最新的认定结果。

(摘编自李雪锋《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二十四节气以地球绕日运行轨道为基准划分,每个等分点都有专名,本质属阳历范畴。

B.《吕氏春秋》主要记载了8个节气,较周朝和春秋时代确定的节气数量明显增多。

C.《太初历》首次采用二十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