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引言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偏头痛在中医古籍中多有记载,如《素问·风论》记载:“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对偏头痛的认识逐渐深入。中医在偏头痛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指南旨在为中医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诊断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偏头痛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病史。其主症为发作性头痛,疼痛部位多在单侧头部,可表现为跳痛、胀痛、刺痛等不同性质。伴随症状可有情志不畅、口苦、失眠、恶心、呕吐等。根据中医理论,偏头痛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证型。

1.肝阳上亢证: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痛时常有烘热,面红目赤,耳鸣如蝉,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3.瘀血阻络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血亏虚证:头痛隐隐,遇劳加重,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

参照国际头痛协会(IHS)发布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ICHD-3)》标准。偏头痛无先兆的诊断标准为:A.符合B-D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C.至少具备下列中的2项特征:单侧性、搏动性、中或重度头痛、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D.在头痛过程中至少具备下列1项: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畏声;E.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有先兆的偏头痛诊断更为复杂,需有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等特征。

治疗

中药治疗

1.肝阳上亢证: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有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若头痛剧烈,可加羚羊角粉、夏枯草以增强平肝息风之力。

2.风痰阻络证:治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物包括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若痰浊较盛,可加胆南星、白芥子以增强化痰之力。

3.瘀血阻络证: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有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可用石菖蒲代替)。若久病气血不足,可加黄芪、当归以益气养血。

4.气血亏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活络止痛。用八珍汤加减,药物组成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若头痛绵绵不休,可加升麻、葛根以升举阳气。

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选取百会、头维、风池、率谷、太阳等。配穴根据不同证型选取,肝阳上亢证加太冲、行间;风痰阻络证加丰隆、阴陵泉;瘀血阻络证加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证加气海、足三里。针刺手法根据虚实不同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2.头皮针:选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等。常规消毒后,沿头皮斜刺入一定深度,快速捻转,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30分钟,期间可重复捻转。

3.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额、颞、枕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耳部稍有痛感为度。

推拿治疗

1.基本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先用揉法、滚法在头部、颈项部操作,重点揉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位,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然后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操作3-5遍。

2.辨证推拿:对于肝阳上亢证,可重点按揉太冲、行间等穴位,以平肝潜阳;风痰阻络证,在胸腹部用摩法、揉法,按揉中脘、天枢等穴位,以健脾化痰;瘀血阻络证,可在疼痛部位周围用擦法,以活血通络;气血亏虚证,在腹部用摩法、揉法,按揉气海、关元等穴位,在背部用滚法、按揉法,重点按揉脾俞、胃俞等穴位,以补益气血。

预防与调护

1.生活起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适宜。注意头部保暖,避免头部受风、受寒。

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戒烟戒酒。对于气血亏虚证患者,可适当食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猪肝等;肝阳上亢证患者,可食用芹菜、菊花等具有平肝作用的食物。

3.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散步、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志。

4.体育锻炼: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

疗效评估

1.头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在一条10cm的直线上标记出自己头痛的程度,0表示无痛,

文档评论(0)

小武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