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单端行波保护和故障定位方法仿真分析案例概述》2700字.docxVIP

2025《单端行波保护和故障定位方法仿真分析案例概述》27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端行波保护和故障定位方法仿真分析案例概述

目录

TOC\o1-3\h\u25683单端行波保护和故障定位方法仿真分析案例概述 1

153411.1算法验证 1

318541.2算法适应性分析 2

81091.2.1故障点参数的影响 2

60391.2.2不同采样率的影响 3

69341.2.3不同时间窗的影响 4

241461.2.4电网结构变化的影响 4

156521.2.5弧光故障 6

128131.2.6各种干扰的影响 6

1.1算法验证

在如图1.1所示的IEEE14节点标准测试网络中构建故障波形数据库。在实际情况下,每一个变电站都安装采集装置明显不可能,对只在某些变电站(2、4、6、8、9、13)安装行波采集装置的情况进行验证,可得此算法依然有效。

图1.1IEEE14节点标准测试网络

假设在5-4号线路的首端、中端和末端,距5号变电站分别为21.4km、77.6km和135.2km处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初相角为、过渡电阻为。最先检测到初始行波波头的装置启动,计算相邻线路的波形相关系数,保护与定位结果见表4-1。

表4-1不同故障点保护与定位结果

故障点

检测点

故障线路

故障点位置/km

F1

2

[N26,0.8608]

5-4

[N21,0.9912]

[N26,0.9842]

21

F2

4

[N76,0.9119]

5-4

[N77,0.9825]

[N26,0.9946]

78

F3

4

[N136,0.9637]

5-4

[N136,0.9637]

[N26,0.9990]

135

从大量数据中可做出以下总结:故障点与非故障线路上模拟故障点的波形相关系数为微相关(0.3);在故障线路上,模拟故障点距故障点越近,波形相关系数越大,若两者间距离不超过6km,则波形相关系数均为高度相关(0.8)。若在电网中装设更多行波采集装置,保护动作速度将更快。

1.2算法适应性分析

1.2.1故障点参数的影响

在F1点设置故障,2号变电站首先检测到初始行波波头,故障条件设置为:故障初相角间每递增,故障过渡电阻间每递增,接地故障和三种相间故障,检测点2的保护和定位结果见下表。计算结果表明:波形相关系数随故障类型、故障初相角,故障过渡电阻的变化将略微变化,但整体趋势不变。因此,本文所提出的保护方法不受故障点参数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动作性能。

表4-2不同故障初相角下保护与定位结果

故障初相角/(°)

故障线路

故障点位置/km

1.5

[N26,0.8574]

5-4

[N21,0.9825]

[N22,0.9871]

22

15

[N26,0.8615]

5-4

[N21,0.9904]

[N22,0.9870]

21

30

[N26,0.8598]

5-4

[N21,0.9900]

[N22,0.9848]

21

45

[N26,0.8600]

5-4

[N21,0.9916]

[N22,0.9847]

21

60

[N26,0.8605]

5-4

[N21,0.9911]

[N22,0.9844]

21

75

[N26,0.8602]

5-4

[N21,0.9909]

[N22,0.9840]

21

90

[N26,0.8608]

5-4

[N21,0.9912]

[N22,0.9842]

21

表4-3不同过渡电阻下保护与定位结果

过渡电阻/Ω

故障线路

故障点位置/km

0

[N26,0.8417]

5-4

[N21,0.9917]

[N22,0.9731]

21

35

[N26,0.8608]

5-4

[N21,0.9912]

[N22,0.9842]

21

50

[N26,0.8572]

5-4

[N21,0.9904]

[N22,0.9871]

21

100

[N26,0.8508]

5-4

[N21,0.9892]

[N22,0.9792]

21

150

[N26,0.8440]

5-4

[N21,0.9886]

[N22,0.9700]

21

200

[N26,0.8382]

5-4

[N21,0.9835]

[N22,0.9620]

21

250

[N26,0.8332]

5-4

[N21,0.9802]

[N22,0.9552]

21

300

[N26,0.8290]

5-4

[N21,0.9758]

[N22,0.9494]

21

表4-4不同故障类型下保护与定位结果

故障类型

故障线路

故障点位置

AG

[N26,0.8608]

5-4

[N21,0.9912]

[N22,0.9842]

21

ABG

[N26,0.8172]

5-4

[N21,0.9250]

[N22,0.9035]

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