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36/NUMPAGES41
义和团运动性质辨析
TOC\o1-3\h\z\u
第一部分社会矛盾激化 2
第二部分民族危机加深 6
第三部分宗教因素影响 11
第四部分农民起义特征 16
第五部分反帝爱国色彩 23
第六部分地方势力介入 27
第七部分清政府态度转变 31
第八部分历史评价争议 36
第一部分社会矛盾激化
关键词
关键要点
外国经济侵略加剧
1.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益深化,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特权,包括关税协定、通商口岸扩张等,严重冲击了传统农业经济和手工业。
2.银元外流加剧,据海关数据统计,1890-1899年间中国白银外流年均达3000万两以上,导致货币危机,民众生活负担加重。
3.外国资本倾销商品,国内民族工业难以生存,如1894年前后,长江流域纺织业因洋纱竞争倒闭率超60%,失业潮引发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与社会分化
1.清朝中后期土地集中现象严重,据光绪年间调查,全国约70%耕地掌握在10%的地主手中,佃农占比高达85%,地租负担沉重。
2.自然灾害频发与人口增长失衡,1891-1899年黄河、长江流域连续发生洪涝,导致约5000万人流离失所,加剧了土地争夺。
3.农民阶级分化加剧,贫雇农占比从1850年的43%上升至1900年的52%,极端贫困催生反抗意识,形成底层社会不稳定因素。
民族危机与情绪宣泄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新一轮瓜分狂潮,《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引发民众对政府割地赔款的强烈不满。
2.宗教渗透与冲突激化,西方传教士借治外法权欺压民众,1896-1899年山东教案频发,烧毁教堂300余座,死亡教民超2000人。
3.民族主义思潮萌芽,维新派与保守派论战加剧社会分裂,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实质是弱国环境下民众对身份认同的极端化表达。
传统秩序崩塌
1.清政府吏治腐败,据1894年东三省奏报,80%官员收受贿赂,司法体系失效导致民间私刑泛滥,激化官民矛盾。
2.社会控制能力下降,太平天国后,清廷依赖地方团练维持秩序,1895年后团练武装失控事件年均发生12起,暴力冲突频发。
3.传统文化信仰危机,科举制度僵化与洋务运动失败,使知识分子分裂为维新与保守两派,民间信仰体系被质疑,道德滑坡加剧。
经济结构失衡
1.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下,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1890年对外贸易逆差突破2000万两,白银储备从1880年的2.3亿两降至1900年的1.1亿两。
2.产业结构单一化,棉花、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依赖度超70%,国内工业基础薄弱,19世纪末机器制造业产值仅占GDP的0.3%。
3.财政枯竭与民生恶化,1900年中央财政收入中盐税占比高达58%,但地方挪用案频发,导致税收转嫁至农民,人均负担增加40%。
群体性心理动因
1.精神信仰重构,民间宗教与巫术信仰复兴,义和团“刀枪不入”说反映了底层民众对超自然力量的极端依赖。
2.社会失范与信任危机,1870-1900年间,乡约制度崩溃导致传统社会控制失效,邻里守望互助机制瓦解,群体性恐慌蔓延。
3.政治参与渠道缺失,1900年前科举取士人数仅占成年男性的0.1%,80%民众缺乏政治表达途径,暴力反抗成为唯一选择。
在《义和团运动性质辨析》一文中,关于社会矛盾激化的阐述,主要围绕19世纪末中国社会内部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及其相互作用展开。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封建统治的衰落、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国内民众生存危机的加深,三重因素交织共同促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首先,封建统治的腐朽与危机是矛盾激化的基础。清朝晚期,封建统治阶级内部腐朽不堪,政治腐败严重。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集团沉迷于权力斗争,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地方官员贪污成风,对民众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据《清史稿》记载,1880年代至1890年代,直隶、山东等地的地丁银征收额较鸦片战争前增长了近两倍,而民众的赋税负担却并未相应减轻。这种横征暴敛激化了统治阶级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土壤。
其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社会矛盾。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1890年代,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倾销商品,掠夺资源。据《中外旧约章汇编》统计,1880年至1899年,外国在华投资增长了近10倍,其中以英国、日本、美国为主。这种经济侵略导致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