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在文学创作领域的介入正在引发深刻变革。从早期的自动写诗机到如今能生成完整小说的GPT-4,技术迭代不仅改变了创作工具,更重塑了作者的定义。传统文学理论强调作者意图的核心地位,但AI创作的非人类主体性使得这一理论面临挑战。有学者指出,AI生成文本的作者应被理解为人机协作体——程序员编写算法框架,数据训练提供语言模因,最终用户通过指令参与生成,三者共同构成创作主体。

这种协作性在诗歌生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某AI诗歌平台为例,用户输入暮春·江南·归舟三个关键词,系统会从语料库中提取相关意象(如杏花烟雨乌篷船),并按照唐诗的平仄规则组合成句。但生成结果往往呈现类经典特征,缺乏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有诗人评价:AI能模仿王维的空灵,却写不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背后的禅意;能复制李清照的婉约,却无法传递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家国之痛。这提示我们,情感深度与生命体验仍是人类作者不可替代的优势。

材料二:

2024年,某文学期刊推出人机共写专栏,要求作家与AI合作完成短篇小说。在《春信》的创作过程中,作家先设定留守老人等待孙辈归乡的核心情节,AI生成了老槐树、旧搪瓷杯、生锈的钥匙等细节;作家认为这些细节过于陈旧,便调整指令要求加入智能手机、快递包裹等现代元素,AI随即生成老人反复查看手机物流信息,快递盒上贴着孙子的涂鸦的场景;最终作家润色语言,强化了期待-失落-释然的情感曲线。编辑在导语中写道:当AI提供海量素材库,人类负责价值判断与情感注入,这种协作或许能开拓文学的新可能。

这种新可能不仅体现在创作过程,更体现在接受维度。传统文学批评关注作者-文本-读者的三角关系,AI创作则引入技术中介这一变量。有研究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AI生成的悬疑小说在反转密度上普遍高于人类作品,但读者的情感投入度却低于预期。这说明,技术可以优化叙事技巧,却难以替代人类通过文字传递的共情能力。未来的文学研究或许需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将技术要素与人文价值共同纳入考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I创作的非人类主体性挑战了传统文学理论中作者意图的核心地位。

B.某AI诗歌平台生成的诗歌具有类经典特征,但缺乏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性。

C.人机协作体由程序员、数据训练和最终用户三者构成,共同参与创作。

D.在人机共写实践中,AI负责生成细节,人类负责调整指令和润色语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I能模仿经典诗歌的语言风格,但无法传递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和生命体验。

B.某文学期刊的人机共写专栏证明,AI完全可以替代人类完成细节生成任务。

C.大数据分析显示,AI悬疑小说因反转过多导致读者情感投入度低于人类作品。

D.未来文学研究需建立新评价体系,彻底摒弃传统作者-文本-读者三角关系。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某AI生成的历史小说因准确还原了唐代市坊制度,被历史学者称为考据神器。

B.诗人使用AI生成100个版本的开头,从中挑选最符合自己创作意图的进行续写。

C.读者反映某AI爱情小说情节跌宕但像看流水账,缺乏心动时的微妙触感。

D.文学教授开发AI辅助教学系统,能快速分析学生作文的修辞手法和逻辑结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讨论了AI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但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下,人类作者应如何保持文学的人文价值。(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周的课表

老周把课表擦了又擦。黑板槽里的粉笔灰落进他皲裂的指缝,像落进三十年前那截冻硬的田埂。

这是他在山溪村小的最后一天。村小要撤并了,孩子们明天起得走十里山路去镇小。老周数了数课表上的名字:一年级三个,二年级两个,三年级一个——总共六个娃,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一岁。

周老师,王小花的奶奶说,她明儿不来了。班长狗剩扒着门框喊。老周的手顿了顿,课表上王小花三个字的墨痕晕开,像滴进清水的蓝墨水。

为啥?

她说山路太远,女娃家读书没用。

老周抓起教案往外走,棉鞋踩得雪壳子咔嚓响。王小花家的土坯房飘着玉米糊的香气,奶奶正往灶里添柴:周老师,不是我心硬。你看这道儿,下了雪滑得很,娃娃要是摔着......

老周蹲下来,从布包里掏出个铁皮文具盒:婶子,这是小花上次数学考了满分的奖品。您看这铅笔,带橡皮头的;这尺子,画直线可齐整。他翻开小花的作业本,指给奶奶看:您瞧,她写的山字,横折竖的钩儿多精神。上回镇里比赛,她的毛笔字还得了奖呢。

奶奶的手抚过

文档评论(0)

189****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