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急性腹泻治疗方法总结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以大便次数和稠度改变为特征,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夏天天气炎热,有利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生长,易引发肠道感染;儿童自控力不强,饮食卫生重视不够,因此,夏天更易发生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
一、补液治疗
新指南建议,对于轻度至中度脱水的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建议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溶液(WHO-ORS)或低渗ORS(证据级别A)。在口服和静脉(IV)输注不可行的情况下,通过鼻饲管进行补液盐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证据级别B)。
现有循证证据证明口服补液在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方面与IV输注一样有效,ORS提供了一种方便且经济有效的治疗选择。强烈建议ORS预防脱水和治疗轻中度脱水。WHO-ORS和低渗ORS均有效,并且根据年龄和病情定制体积。
严重脱水患者需要IV补液(证据级别A)。IV溶液应含有含碱和葡萄糖(证据级别C)。强烈建议IV补液治疗伴有严重脱水的急性腹泻。含有5%葡萄糖的输液有助于降低低血糖风险(证据级别C)。建议使用含有碱和葡萄糖的等渗混合溶液治疗伴有严重脱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对于患有严重脱水的儿童,如果无法进行静脉输注,则应给予ORS。
二、益生菌治疗
益生菌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中等,其疗效的高低取决于菌株和剂量。益生菌对于治疗某些病毒引起的水样腹泻特别有效,推荐用于治疗急性水样腹泻。建议在病程早期服用益生菌。
对于急性水样腹泻,建议服用的益生菌有乳酸菌属(保加利亚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属的组合。还有鼠李糖乳杆菌19,070-2与雷氏乳杆菌DSM12246的组合。可以考虑丁酸杆菌及复合制剂,如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
不推荐使用益生菌治疗侵袭性致病细菌引起的炎症性腹泻,因为益生菌治疗对于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没有显著疗效(证据级别A)。
某些益生菌可有效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特别是对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水样腹泻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证据级别A)。当在疾病过程早期使用益生菌时,疗效更为明显(证据级别B),布拉氏酵母菌(3岁以上儿童:250mg,每日两次;对于3岁以下儿童:250mg,每日一次,持续5~7天)可显著缩短腹泻持续时间(证据级别A)。
三、蒙脱石治疗
建议使用蒙脱石作为急性感染性腹泻补液治疗的辅助药物。推荐剂量为每剂1.5克,1岁以下每天两次,1岁以上每天三次,每剂3克。蒙脱石治疗儿童急性水样腹泻可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腹泻频率和量,提高治愈率(证据级别B)。
四、补锌治疗
建议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在缺锌患病率高且营养不良的地区,建议补锌。
已知急性腹泻会导致显著的锌排泄。在巴西、埃塞俄比亚、埃及、印度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缺锌是普遍存在的,在营养不良的儿童中,辅助补充锌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减轻腹泻症状的严重程度并缩短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证据水平?A)?。然而,尚未在?6?个月以下的婴儿中观察到这种益处。
对于营养良好的人群或未被归类为缺锌高风险地区的儿童来说,补锌的治疗效果缺乏强有力的经验支持。对于居住在中国锌缺乏高流行地区且营养不良的?6?个月以上儿童,建议补充锌作为口服补液疗法的辅助手段。推荐剂量为每天?20?毫克元素锌,持续?10?至?14?天。值得注意的是,20mg?元素锌相当于?100mg?硫酸锌或?140mg?葡萄糖酸锌。
五、抗生素治疗
当怀疑细菌性腹泻时,新指南认为抗生素不是一线推荐药物,因为大多数病原体引起的腹泻病例具有自限性。然而,对于有类似痢疾症状、疑似霍乱严重脱水、免疫缺陷、早产和慢性基础疾病的儿童,建议使用抗生素。考虑到抗生素耐药性的区域差异,抗生素选择应以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及儿童的临床背景为指导。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腹泻不但无效还可能延长病程(证据级别B)。
建议对有痢疾样症状的儿童、疑似霍乱且严重脱水、早产儿和患有免疫缺陷病症的儿童进行抗生素治疗(证据级别A)。尽管大多数弯曲杆菌肠炎病例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但对于严重或长期病例,如高烧、便血、肠外感染或病程超过一周的患儿,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证据级别A)。这些情况早期抗生素干预可以缩短病程和细菌脱落期。
对于粘液性或血便的腹泻,建议使用5~7天的抗生素疗程,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
(证据级别C)、磷霉素(证据级别C)和亚胺培南(证据级别A)。对于严重感染性休克或由产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持续时间为7~14天(证据级别A)。
不建议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通常由O157:H7菌株引起,由于志贺样毒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