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植物检疫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植物检疫
指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随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传播扩散,由法定机构依法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预防、控制措施的总称。其核心是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植物及相关产品的流通,阻断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途径,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2.检疫性有害生物(QP)
指对受威胁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例如我国规定的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michiganensis)、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均属此类。
3.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NQP)
在种植用植物中存在,影响植物的经济价值(如降低产量或品质),且在输入国境内广泛分布,但官方需要控制其在输入植物中的数量以避免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典型例子是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fanleafvirus),虽在我国部分产区存在,但需限制其在繁殖材料中的带毒率。
4.疫区
由官方划定的,发生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区。疫区范围可根据有害生物的分布、传播能力及地理条件确定,通常需采取封锁、扑灭等措施,如我国曾划定的柑橘黄龙病疫区。
5.非疫区(PestFreeArea,PFA)
有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例如新西兰通过严格防控措施维持的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tata)非疫区,可凭此向其他国家出口水果。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我国植物检疫法规体系的构成及核心法律依据。
我国植物检疫法规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国际条约组成。核心法律依据包括:
(1)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颁布,2009年修正),规范进出境动植物及产品的检疫;《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颁布,1992年修订),针对国内农业植物检疫。
(2)行政法规: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6年发布),细化进出境检疫操作要求。
(3)部门规章:如农业农村部《农业植物检疫办法》(2007年修订)、国家林草局《引进林木种子苗木检疫审批与监管规定》,明确具体程序。
(4)国际条约:我国加入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及相关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s),作为跨境检疫的参考依据。
2.简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主要步骤及关键内容。
PRA是评估有害生物传入、定殖、扩散的风险,并提出管理措施的过程,按IPPC标准分为三个阶段:
(1)起始阶段:确定需要分析的有害生物或传播途径(如某国拟出口的苗木可能携带的病原),明确分析范围(如针对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风险)。
(2)风险评估阶段:
①有害生物特性评估:包括分布、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如风雨传播、人为携带)、适生性(通过CLIMEX模型预测在中国的适生区)。
②传入可能性评估:分析贸易量、运输路径(如海运是否经高温高湿地区加速繁殖)、现有检疫措施的有效性(如出口国是否实施除害处理)。
③定殖与扩散可能性评估:结合气候匹配度(如地中海实蝇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生态位竞争(是否有本地天敌抑制)。
④经济影响评估:计算潜在损失(如对柑橘产业的产量、出口额影响)、控制成本(如扑灭所需的药剂、人工费用)。
(3)风险管理阶段:根据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如禁止进境、限定进口时间(避开害虫活跃期)、要求出口前熏蒸处理(如溴甲烷熏蒸)、指定入境口岸(便于集中检疫)等。
3.列举5种常见的植物检疫处理方法,并说明其适用场景。
(1)溴甲烷熏蒸:利用溴甲烷气体穿透性强的特点,杀灭仓储或运输中的害虫、病菌。适用于木材、种子、苗木等,如进境美国加州杏仁需经溴甲烷熏蒸(剂量48g/m3,24小时)。
(2)热处理:通过高温(干热或湿热)灭活有害生物。干热处理适用于种子(如番茄种子50℃处理20分钟防细菌溃疡病);湿热处理适用于水果(如芒果50℃热水浸泡10分钟防芒果象甲)。
(3)冷处理:低温抑制或杀死害虫,适用于对低温敏感的有害生物。如进境苹果需在-1℃下处理14天,杀灭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
(4)辐照处理:利用γ射线或电子束破坏有害生物DNA,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的产品(如鲜切花),我国规定辐照剂量不超过1000Gy。
(5)药剂浸泡:用杀虫剂或杀菌剂浸泡植物材料,如苗木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泡30分钟防地下害虫。
4.简述进境植物检疫的主要流程。
进境植物检疫流程分为申报、现场检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