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池州海能安全环境科技事务有限公司
范期海高级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师
联系电话:
第一节职业性危害因素
来源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不良工作体位、个
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01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02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01
化学危害因素
工业毒物
02
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等。
生产性粉尘(溶解度)
03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无机粉尘、混合型粉尘等。
04
物理危害因素
1
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
2
电离辐射
有x、a、β、r射线和中子流等。
3
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
4
噪声全身影响。
5
振动末梢循环障碍。
6
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
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8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一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和10种物理因素接触的限值。
职业危害接触限值指标
10
1
、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PC-STEL)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3
最高允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职业危害接触限值指标
11
超限倍数对于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小时时间加权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PC-TWA的倍数值(一般不超过3)超限倍数对应的浓度是PC-STEL
常见部分毒物和粉尘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
一氧化碳:30;氨:30;苯:40;
甲醛:0.5;氯气:1;甲醇:50;
汽油:300;硫化氢:10;铅:0.05;
二氧化硅:2;水泥粉尘:6;
白云石粉尘:8-4;煤尘:4-2.5。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
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
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
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pptx
- 初三主题班会《相约一起飞,创初三辉煌》.pptx
-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pptx
- 人际交往能力培训.pptx
- 《立体图形的拼组》.pptx
- 《智取生辰纲》人物形象分析.pptx
- 冻干机系统基础-吴小峰.pptx
- 函数的简单应用.pptx
- 电路动态分析问题、含容电路专题(上课).pptx
- 初一主题班会:《弟子规》孝在我心.pptx
- 2025年普洱市镇沅县教育体育系统选调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线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数据分析与市场洞察报告.docx
- 2025年线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策略.docx
- 2025年明水县事业单位真题 .pdf
- 2025年城市居民有机食品消费趋势与品牌竞争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线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市场细分与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新疆塔城地区招聘高中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pdf
- 2025年线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市场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线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师资力量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居民有机食品消费趋势及品牌偏好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