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词牌简介:
名称:?沁园春
别名:?寿星明、洞庭春色、东仙
来源:?相传因东汉沁水公主园林而得名。
体制:?长调,双调(分上下两阕)。
字数:?共114字。上阕13句,4平韵;下阕12句,5平韵(或下阕13句,5平韵,关键在于对首句的断句)。
风格:?格局开阔,气势恢宏,适宜抒写壮阔情怀、咏史怀古、议论说理。名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等。
格律详解:
以下是《沁园春》的标准格律(以平水韵为准,-?表示仄,|?表示平,+?表示可平可仄,韵?表示押平声韵脚)。注意下阕首句存在不同断句方式(常见为4字或5字),这里采用更常见的4字断句方式(下阕共12句):
上阕(13句,4平韵)
+|--?(或?-||-,首句四字也可用此格)
+|--
+-+|
||--?韵?(第四句)
+-+|?(第五句常与第六句对仗)
+-+|?(第六句常与第五句对仗)
+|--?韵?(第七句)
+-+|
+-+|
+-+|
+++
+++
+|--?韵?(第十三句)
下阕(12句,5平韵)?-(按首句4字断句)
--||?(一字领,必须用仄声字,常用“望、看、叹、忆、怅”等动词或表意字,引领后面几句。此句不押韵)
+|--?韵?(第二句,押韵)
+-+|?(第三句常与第四句对仗)
+|--?韵?(第四句,押韵;常与第三句对仗)
+-+|?(第五句常与第六句对仗)
+-+|?(第六句常与第五句对仗)
+|--?韵?(第七句,押韵)
+-+|
+-+|
+-+|
+++
+|--?韵?(第十二句,押韵)
关键要点解析:
押韵:?全词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共9个韵脚(上阕4个,下阕5个)。位置已在上文标出(韵)。
对仗:
上阕:?第四、五句?(+-+|?和?+-+|)通常要求对仗。例如:毛泽东《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苏轼“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上阕:?第六、七句?(+-+|?和?+|--)也常对仗(也可看作流水对或宽对)。例如:毛泽东《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苏轼“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下阕:?第二、三句?(+|--?和?+-+|)通常不对仗,第二句是韵脚句。
下阕:?第三、四句?(+-+|?和?+|--)通常要求对仗。例如:毛泽东《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苏轼“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下阕:?第五、六句?(+-+|?和?+-+|)通常要求对仗。例如:毛泽东《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苏轼“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下阕:?第八、九、十句?(+-+|,?+-+|,?+-+|)这三个四字句,常常形成扇面对(隔句对)?或?鼎足对(三句互对),是《沁园春》的一大特色。例如:毛泽东《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对“分外妖娆”可看作宽对);苏轼“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笔头千字”与“胸中万卷”对仗)。这个位置的对仗要求相对灵活,但优秀作品往往处理得很工整或巧妙。
一字领:?下阕首句?(--||)的第一个字,是一个仄声字,它起到统领后面几句(通常是二、三、四句,有时甚至更多)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个字通常用动词或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虚词。例如:
毛泽东《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苏轼:“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上阕)
陆游:“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句式:?以四字句为主,穿插有少量的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主要是上三下四结构)。四字句的平仄变化较多,需仔细对照格律。
下阕首句断句:?如前所述,下阕首句有“一/七”(-|+-+|--)和“四”(--||)两种主要断句方式。上面列出的格律是更常见的“四字句”(即一字领加三字)断句法(共12句)。若按“一/七”断句(-|+-+|--,首字为仄声领字,后七字为一个句子),则下阕为13句。两者在总字数(114字)和韵脚数(9个)上一致,只是句读不同。现代创作中以“四字句”(12句)断法更为通行。
格律总结(简化版,便于记忆):
上阕:
中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1)中仄仄平平(韵2)。中仄中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3,4)
下阕:
中仄平平,(领字仄)中仄平平(韵5)。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6)中仄平平(韵7)。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