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形“鸭”力,建立强大韧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告别无形“鸭”力,建立强大韧性

28岁的小李曾是令人艳羡的学霸、职场精英。他品学兼优,学习能力超强。以优异的成绩从国内某名牌大学毕业后,他被一家投资银行录用,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小李自信开朗,工作也做得得心应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时常怀疑自己,因为同事们都那么优秀,大多数人都毕业于更好的学校,他们总是侃侃而谈自己出色的实习经历;每天早上,公司都会群发邮件表扬那些取得优秀业绩的人。每当此时,他都觉得这是人力资源部对“资质平庸”的他的一种嘲弄。

更令小李不安的是,微信朋友圈里,那些生活在老家县城的朋友和同学都比他过得滋润。他们不时聚会、和家人出去旅游、晒房晒车晒娃;而他每天工作到天黑,晚上回到租住的公寓精疲力竭,连出去吃顿像样的晚餐的力气都没有。

內心的焦虑令小李身心疲惫,失眠、亚健康、效率低下等症状纷纷袭来。终于,在工作满一年后,小李鼓起勇气对经理说,他觉得压力有些大,想请假休息几天,但经理却轻描淡写地说:“这地方就这样,长年是这个节奏、这个强度,你挺不住,你的活儿就让别人干。”

经理的态度令小李不悦,但他知道事实就是如此——你不干,自然有别人顶上,很快你就会无立足之地。没办法,小李只能咬牙坚持。

煎熬了两年,小李实在受不了了。在连续失眠几天之后,他决定不再为难自己。那天小李没去上班,经理和HR发短信问他在哪里时,他也没有理会。小李再也没有回那家公司。同事们都感到惊讶:平时做事周到妥帖的小李,竟然任性“裸辞”了!

在我们身边,许多和小李一样表面上顺风顺水的人,实际上正面临精神垮掉的危险——忽然宣布休学的“学霸”、罢工辞职纵情山水的前同事……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几个这样的故事。对此,大家往往也只是“事后诸葛亮”。一位经理就在自己的下属“闪辞”后痛心疾首:“其实他表现反常有一段时间了,越来越易怒,工作效率下降,请病假的次数增加……是我大意了。”

其实,小李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职场焦虑”。职场焦虑来自工作,主要表现为高估工作中的问题、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并由此产生紧张和担忧的症状。

丹麦有心理医师经过5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结论:职业焦虑,男女大不同。男性更担心被炒鱿鱼,女性则害怕被孤立、害怕在工作上得不到认同。无论男女,“未知”都是引发职场焦虑的罪魁祸首,而现代职场最大的未知就是:我们会不会被他人取代。

2020年的一项调查指出,所有年龄段的职场人中,有34%的人在一个月之内至少感到过一次焦虑,18%的人被诊断患有焦虑症。许多人甚至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焦虑。

职场焦虑就在我们身边,但却鲜有人公开讨论这个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努力粉饰太平,让自己看上去“岁月静好”。受大环境影响,焦虑的人往往不敢向人启齿,担心一旦“暴露”,很可能丢了饭碗。就像一位95后年轻人所说:“如果你感冒了,打电话请病假,没有人会说什么;但如果你说你压力大,要去看心理医生,大家就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以后升职也不可能有你的份儿,因为你已经被贴上‘承压能力差的标签了……”

关于焦虑这件事,有两个违背常规认知的现象。

一个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性格内向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但就像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喜剧演员更容易抑郁一样,很多时候,自信、外向、业绩最佳的人反而更容易遭受内心的煎熬。道理很简单:那些担心自己不够优秀的员工,往往会更加主动地逼迫自己努力工作,以此证明自己。

另一个违背常规的现象是,人们普遍认为职场老人是焦虑的高危人群,但事实上,年轻人才是职场焦虑的重灾区。

大多数人都以是否达到人生里程碑来衡量自己,这些里程碑包括高中毕业、上大学、实习、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等等。人们习惯于将这些里程碑视为让人安定下来的大事。然而,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一代来说,抵达这些里程碑的途径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现在,成为有房族的平均年龄远远超过30岁,再加上膨胀的物价、停滞的工资、稀少的高薪机会,房子、车子这些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都变得遥不可及了。因此,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不是中年危机,而是青年危机——20多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站在职场入口,对自己的生活和职业方向茫然无措。

另外,年轻人渴望升职、渴望加薪、渴望信任、渴望承担重任,同时他们又担心,如果一直待在同一个岗位上,也许会错过更好、更稳定、更赚钱的工作。这种不安全感促使他们频繁跳槽,而跳槽带来的不稳定感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如此往复,进入死循环。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心理学家针对社交媒体与焦虑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人们越是在网上窥视他人的生活,越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安,比如:我没去过那家高级餐厅,我没去过那么好玩儿的地方,我的房子没他的宽敞,我买不起那么好的车……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攀比更让人心生不快了。

普华永道发布的职场报告发现,在心理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