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短诗五首(二)
01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早期新诗的特点。学习目标02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重点)03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重点)04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断章·卞之琳
作者介绍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他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饬、文字的洗练,更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富于象征意味。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背景链接本诗选自《鱼目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己说,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虽仅短短四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哲理。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shì课文精讲
课文详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体,周围的风景都是客体。第二句中,主客体转换,“你”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看”与“被看”主客流转,富有意趣。第一个画面,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第一节
课文详解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此刻“你”的整个形象或许又进入了“别人”的梦中,成为别人梦中的“装饰”,那个梦见“你”的“别人”成了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变成了客体。第二个画面,由“装饰”建立关联,借助“明月”“窗子”“梦”,再一次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第二节客体主体
合作探究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八个意象
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窗子别人楼上看风景的人明月梦桥
合作探究(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画面一画面二两个表面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地点,却因“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合作探究(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画面三画面四“窗子”和“梦”本是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理解诗歌(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什么道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相对的。
理解诗歌(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相对的。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深入探究《断章》一诗借助如此平常的现象,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学完诗歌,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诗歌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诗人却从这平淡的生活场景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这给我们今后的写作以无限的启迪。
本诗运用类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合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不晦涩。这种方法,我们在创作小诗时可以借鉴。这首诗通过具体意象,告诉我们万物之间普遍联系,互相依存。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不经意间影响着别人。这一哲理,可以帮助我们解答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合逻辑的问题。
看装饰桥上:你楼上:看风景人明月你风景你你的窗子别人的梦互相依存普遍联系断章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描绘“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主客体相对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风雨吟芦荻
作者介绍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1935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背景链接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中华大地,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阴霾遍布,生灵涂炭。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