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应城市(2024-2025)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温馨提示: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答题卡和试卷一同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语文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

1.(3分)下面是活动前小聪撰写的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题目。

“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泉州古港的灯塔下,曾汇聚着波斯、阿拉伯、印度的商船,船员们怀着虔诚之心,将载满瓷器、茶叶的货箱搬上甲板,醉人的晚霞映照着不同肤色的手掌相握。港口的戏台上,南音与梵乐同场轻歌màn()舞,汉胡服饰在海风中共展风华。各国商队纷至tà()来,不是为了征服,就是以香料、琥珀交换和平的期许。这些斑驳的历史印记,如同一幅绚丽的织锦,经纬间穿梭着“和而不同”的智慧——是千帆竞发却互不倾轧的从容,是万邦来朝却各美其美的胸襟,让“和为贵”的理念在文明互鉴中愈显璀璨。

①(2分)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虔()诚绚()丽轻歌màn()舞纷至tà()来

②(1分)画横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_”。

2.(2分)再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参照小聪和小明的说法,写你对“和”字内涵的理解。

材料一: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

材料三: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六尺巷”的故事》

小聪说:“和”是“和谐”,是淡然从容,刚正不阿。

小明说:“和”是“平和”,是情绪和稳,态度温和。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活动,小聪搜集了下面语句作为宣传语,小明想从中选出一句作为对联贴在教室里,请你帮忙选出最适合的一项()

A.礼乐诗书建家风忠孝仁和承祖训B.知书达理和为贵见贤思齐仁作贤

C.以和为贵四季平团结协作天下安D.科技创新添锦绣文化传承续辉煌

4.(2分)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

②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③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④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等等。

⑤“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A.②①③⑤④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③⑤④D.①②⑤④③

5.(3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们开始了解和重视“碳中和”。“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为倡导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环保理念深入家庭,班级开展“绿色家庭”徽标评选活动,右图是小明从众多参评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绿色家庭”徽标的主体图形(主体颜色为绿色)。

请写出“绿色家庭”徽标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6.(8分)班级开展“共赏诗文——我与古诗文有约”子项目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和”主题古诗文整理单。

主题

古诗文

探究发现

天之和

折射自然生存需求

①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②山光悦鸟性,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和,自古就是镌刻在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吟诵的⑦“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人之和

映射人际友好融洽

③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送友人》)

④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世之和

反射家国协同意义

⑤一车炭,千余斤,_________。(《卖炭翁》)

⑥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4分)

闻官军①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②忽传收蓟北③,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④妻子愁何在⑤,漫卷⑥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⑦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官军:指唐朝军队。②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③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④却看:回头看。⑤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