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食品腐败变质及防治.docx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食品腐败变质及防治.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企业食品腐败变质及防治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或化学反应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改变,导致其食用价值降低或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类。在适宜温度下酶类活动增强,使食品发生各种改变,如新鲜的肉和鱼的后熟,粮食、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这些作用可引起食品组成成分分解,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

2)环境因素。

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等。

合适的环境温度可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于腐败变质。

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均有加速食品组成成分氧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对油脂作用尤为显著。

3)微生物的作用。

在食品腐败变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微生物。除一般食品细菌外还包括酵母与霉菌,但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常比酵母占优势。微生物本身具有分解食品中特定成分的酶的能力,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分解细胞内的简单物质,其产物能使食品具有不良的气昧和味道。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1)蛋白质分解。

肉、鱼、禽、蛋和大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主要是以蛋白质分解为其腐败变质的特性。食物中蛋白质在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肽链内切酶等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再通过脱羧基、脱氨基、脱硫作用,形成多种腐败产物。

在细菌脱羧酶的作用下,组氨酸、酪氨酸、赖氨酸、鸟氨酸脱羧分别生成组胺、酪胺、尸胺和腐胺。后两者具有恶臭。在细菌脱氨基酶的作用下氨基酸脱去氨基而生成氨;脱下的氨基与甲基构成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色氨酸可同时脱羧、脱氨基形成吲哚及甲基吲哚,均具有粪臭。含硫氨基酸在脱硫酶的作用下脱硫产生恶臭的硫化氢。

2)脂肪酸败。

出现脂肪酸败的食品主要是食用油及含油脂高的食品,脂肪的腐败程度受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紫外线、氧、水分、天然抗氧化物质、食品中微生物的脂肪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铜、铁、镍等金属离子及油料中的动植物残渣均有促进油脂酸败的作用。

3)碳水化合物分解。

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主要是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及其制品。这类食品腐败变质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组织中酶的作用下,经过产生双糖、单糖、有机酸、醇等一系列变化,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的主要变化是食品的酸度升高,并带有甜味、醇类气味等。

3、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采用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的指标。

1)感官鉴定。

食品的感官鉴定是指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组织状态和外在的卫生质量进行鉴定。

食品腐败初期产生腐败臭味,发生颜色的变化(褪色、变色、着色、失去光泽等),出现组织变软、变黏等现象,都可以通过感官分辨出来,如通过嗅觉可以判定出食品极轻微的腐败变质。

2)物理指标。

食品的物理指标主要是根据蛋白质、脂肪分解时低分子物质增多的变化,可测定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黏度等指标。

3)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可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产生多种腐败性产物,直接测定这些腐败产物就可作为判断食品质量的依据。

4)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学的常用检测指标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一般认为,食品中的活菌数达108CFU/g时,则可任务处于初期腐败阶段。

4、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

食品腐败变质时:

首先使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如刺激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以及组织溃烂、黏液污染等。

其次食品成分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不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且维生素、无机盐等也有大量破坏和流失。

再者,腐败变质的食品一般都有微生物的严重污染,菌相复杂,菌量增多,因而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存在的机会,极易造成肠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5、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1)低温。

低温防腐一般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使组织自溶和营养素的分解变慢,并不能杀灭微生物,也不能将酶破坏,食品质量变化并未完全停止,因此保藏时间应有一定的期限。

2)高温灭菌防腐。

高温灭菌防腐方法主要有高温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两类。高温灭菌法的目的在于杀灭微生物。食品加热到115℃左右的温度,持续约20min,可杀灭所有繁殖型细菌和绝大部分芽抱,同时可破坏酶类,获得接近无菌的食品。

3)脱水与干燥。

将食品水分含量降至一定限度以下(如控制细菌为10%以下,霉菌为13%~16%以下,酵母为20%以下),微生物则不易生长繁殖,酶的活性也受抑制,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脱水可采用日晒、阴干、加热蒸发、减压蒸发或冰冻干燥等方法。日晒法简单方便,但其中的维生素几乎全部损失。

冰冻干燥(又称真空冷冻干燥或冷冻升华干燥)是将食物先低温速冻,使水分成为固态,然后在较高的真空度下使固态的水迅速变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