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5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念,被西方学者视为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悠长,心音雄壮明亮;肾音沉细,此乃五脏正音。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
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作为音阶起点的调式称为“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例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一种通过三分损益法将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此外,奇数律称为“律”,偶数律称为“吕”,因此十二律简称为“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作为统治阶层制定的典礼乐舞,其根源几乎皆源自民间音乐,仅在内容与情感上有所调整。
《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历代统治者皆视此为乐舞之最高典范,认为其音乐“中正平和”,歌词“典雅纯正”,故称其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此类乐舞统称为“雅乐”。
【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已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唐代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或谓此曲为《婆罗门曲》别名;亦有说唐玄宗凭幻想创作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则由西凉都督杨敬述进献的《婆罗门曲》改编而成,二者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乐曲描写公元前202
在垓下决战的场景中,琵琶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生动再现了古代战争中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壮观场面。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五射】古代的五种射技。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射中靶心,箭头显白,显示射术精准有力;参连则先放一矢,随后连续发射三矢。矢矢相接,如连珠相连;剡注,指箭速之快;襄尺,臣与君射箭时并立,臣让君一尺后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分别为《阳春》和《白雪》,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创作。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
通俗的文学艺术。与之相反的称为“下里巴人”。
【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必备的技能,因此合称为琴棋书画。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时期,苏易简撰写了《文房四谱》,详细记载了四种文具的种类及其相关历史。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汉字经历了篆、隶、楷书等发展阶段,技法日益精进,在文字书写中,点画与篇章间流露出作者的性格特征。情感、意趣、素养、气质等精神因素,遂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用笔、结构、章法为书法之大要。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以及魏晋到唐宋楷、行、草,书体繁复,流派众多,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杰出书法家创作的《兰亭序》和《自叙帖》等作品,是珍贵的书法遗产。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一般认为后两种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形声是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形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