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虹溥:数转智改释放柳工挖掘机创新潜能.docx

黄虹溥:数转智改释放柳工挖掘机创新潜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虹溥:数转智改释放柳工挖掘机创新潜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80后科技工作者开始崭露头角,在各行业细分领域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才能,为推动技术进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和智慧。广西“十百千”企业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研究院副院长黄虹溥就是其中之一。

入职柳工以来,他始终冲锋在前沿技术战场,从振动噪声控制的基础研究,到仿真软件生态体系建设,再到智能挖机系统迭代,既是破局者更是领航员,带领团队破解多项技术难题,终成为工程机械科研领域的青年代表。

积蓄经验实战归来再读书

1986年,黄虹溥出生于湖南永州。湘南地区的灵山秀水,不仅让柳宗元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也浸润滋养了黄虹溥的聪明好学和创新睿思。

2011年重庆大学硕士毕业后,黄虹溥加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履职期间,他以高效作风推进项目实施,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矢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贡献智慧力量。

当时,柳工生产的装载机已经卖到了欧洲,但由于辐射噪声对施工环境产生影响,用户体验欠佳,公司不得不专门成立技术组解决相关问题,毕业不久的黄虹溥也参与到该项目的技术攻关当中。

考虑到国内企业对机械噪声研究较少,柳工决定面向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在内的各种柳工产品,提出全面减振降噪。面对不同种类、不同机型的工程机械,技术组首先需要分析出哪些是产生噪声的共性原因、哪些是特殊原因,再根据不同机种开发识别技术,通过测试把噪声源分离出来。

为此,技术组根据消声器排气声浪的噪声频率,分别制定解决方案,保证消声器在不同转速下使排气声浪得到良好的控制。“欧洲市场对辐射噪声的要求是不高于80分贝。经过我们的技术处理,装载机发出的声音降到了72分贝以下。”黄虹溥表示,噪声振动的指标越低,意味着产品的整体舒适性能、质量越高。减振降噪技术及应用不仅先后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也为他后来的研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时至今日,柳工自主研发的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依然是商务部、科技部明令“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的技术之一。

此后几年,柳工持续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技术攻关、人才交流培养等形式,有效整合前沿科研资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机制。2014年,黄虹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发动机在高温、高速流体下如何控制噪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黄虹溥一读就是六年。他一边读书一边参与科研攻关,在此期间先后参与了“面向土方机械动力总成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基于三维时域CFD方法的穿孔元件声阻抗提取与特性分析”等柳工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

“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新冠疫情,答辩是在线上进行的。”黄虹溥回忆。

数字革新重构研发竞争力

21世纪初,柳工生产的工程机械往往需要样机下线后才能评估设备性能。然而近年来,面对新形势下更复杂的产品、更极限的工况、受限的产品开发资源以及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串行“设计-仿真-试验”研发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产品上市时间、成本、质量目标和预期收入的达成。

“我们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黄虹溥说,为缩短工程机械开发周期,他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就开始探索研发数字样机,在电脑上预测产品性能,并在理论研究成熟后,组织团队开展了“数字化仿真助力研发快速高质量发展”项目,提出“理念上实现人人皆可仿真;技术上固化专家经验,简化仿真流程;基于软件运营服务(SAAS)开发模式搭建仿真云平台,实现多学科、多部门网络共生”三大创新点。

“做仿真的科技工作者少、缺乏高水平人才,是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的一个痛点。”黄虹溥举例,大型汽车企业往往会有几百人做仿真,而在机械制造领域,仿真人员只占工程师人数的几十分之一。同时,随着产品开发需求的提高,对仿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柳工甚至要求推出的每个产品都必须进行仿真。为解决人不够、需求大、要求高的难题,黄虹溥团队通过分析哪些必须人工完成、哪些可以用代码代替人工,在网页上开发出多款仿真APP。

“过去,我们培养一个仿真人员至少需要一年,现在有了仿真APP,工作人员一周之内就可以把数字模型转换成仿真需要的网格模型,在网页上进行提交计算。”黄虹溥说,“如此一来,需要人工操作的仿真技术工序由原来的90%减少至20%。”

此后,黄虹薄团队又陆续开发出包括结构件、薄板件、振动噪声、液压效率在内的50多款仿真APP,并将其应用到柳工15条产品线。黄虹溥说:“我们的专业团队还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未来将面向广西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建设一个具有企业背景、丰富工程经验,多学科、定制化服务的仿真云平台,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共同发展。”

2020年,黄虹溥领衔主导的“面向工程机械数字化开发关键技术的仿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