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一入学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VIP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入学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入学语文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颠簸(diānbǒ)窘迫(jiǒngpò)拾级(shíjí)倾轧(qīngyà)

B.羁绊(jībàn)沮丧(jǔsàng)挑剔(tiāotī)恬淡(tiándàn)

C.狼藉(lángjí)横财(hèngcái)踌躇(chóuchú)拾遗(shíyí)

D.狭隘(xiáài)嗜好(shìhào)振聋(zhènlóng)谨严(jǐnyán)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予狼籍精妙绝伦呕心沥血

B.沧桑震颤奋发图强锋芒必露

C.潜移默化轻歌漫舞精妙绝伦狼子野心

D.沐猴而冠轻歌曼舞奋发图强震耳发聩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B.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C.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我们平时写作文感到思路不顺畅,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把所有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答案:D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祖”。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

C.“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答案:D

二、填空题

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杜甫《登高》)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______,加以清水,浸润之,使者的血消尽。选上好的木料,雕成各种事物的形状,使它像人像兽,像草木,像昆虫。(蒲松龄《山市》)

答案:把下面的事写出来。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描绘了一幅______的景象。

答案:凄风苦雨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遗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选自《孟子》和《论语》)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交征利征:征收

B.比及三年比:等到

C.宗庙之事事:事情

D.浴乎沂浴:洗澡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夫子哂之

B.如其礼乐/如五六十

C.加之以师旅/比及三年

D.愿为小相焉/舍瑟而作

答案:C

9.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

(1)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2)春天的晚期,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岁的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10.结合文本,分析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观点和孔子的“吾与点也”的感叹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

答案:

孟子认为,国君、大夫、士如果都谈论利,必然导致国家危亡。因此,他主张国君只需谈论仁义,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yebaofu2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热爱生活,热爱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