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坪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docx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坪中学初2022级初三上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3.客观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4.主观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襁褓(qiǎng) 幽悄(qiǎo) 蓦然(mù) 眼眶(kuàng)

B.漩(xuàn)涡 冗(rǒng)杂 棱角(léng) 追溯(shù)

C.翌(yì)日 推搡(sǎng) 载途(zài) 拾级(shè)

D.寒噤(jìn) 拙(zhuō)劣 躁热(zào) 稽首(qí)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辐射诲人不倦翻来复去喜出望外 B.考订由然而生美不胜收哄堂大笑

C.娴熟一丝不苟自出新裁格物致知 D.旁骛相辅相成顿开茅塞草长莺飞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地铁5、6号线将分别承担老城区和开发区的客运任务,两条线路正式运营后,公交车人挤人的现象势必会戛然而止。

B.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级的冲浪高手,都会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入校的规定,李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会被处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消息。

5.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告诉用“见告”,欢迎询问用“垂询”。

B.雨水节气表明空气潮湿,雨水增多;谷雨节气表明寒潮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利于谷物生长;寒露节气表明气温下降,露水更凉。

C.酒在节日习俗里必不可少:端午喝雄黄酒,中秋喝桂花酒,重阳喝菊花酒,酒成了节日文化的一部分。

D.《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6.下面是小雅在暑假阅读时摘录的一段关于“行使拒绝权”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②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③因为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

④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⑤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

A.②④①⑤③B.②①④⑤③C.④②①⑤③D.②③④①⑤

7.小雅根据“二十四节气”相关资料作出了一些分析或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3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

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随着时代发展它对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

生动见证。

二十四节气的新发展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2018年,第一个国家层面专门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式确立,时间就定在每年的秋分。“节气”与“节日”的碰撞,更加有利于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