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戊戌变法》(驱动型教学设计).docxVIP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戊戌变法》(驱动型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①知道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设置:这是什么变法?光绪帝为何大呼救命?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漫画《那就是你的变法》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二:整体感知

先导阅读:戊戌变法是如何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问题设置1:康有为是谁?他与公车上书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维新思想;变法人才,公车上书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教材,完成填空,了解康有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指导:梁启超又是谁?

问题设置2:康有为、梁启超为何要发起公车上书?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时,我和哥哥痛哭不止。甲午中日战争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马关条约》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答案提示: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单凭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已不足以救国,必须学习西方制度,开展维新变法;《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史料,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3:举子们上书为何称为公车上书?他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师指导: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举子们提出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公车上书掀开了维新变法序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公车上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目标导学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问题设置1: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采取哪些措施宣传变法?

答案提示: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教师指导: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在众多报纸中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我们来看《时务报》

答案提示:变革官制

教师指导:我们看到梁启超认为变革官制是变法最重要的措施,而《国闻报》的创办者严复又有什么观点呢?

教师指导:严复的思想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以及相关史料,了解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措施,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目标导学三:百日维新

问题设置1:戊戌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各项措施会产生哪些影响?

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

政治

裁撤???????????????????,允许士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废除?????????,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维新变法内容明确体现出“限制君权、扩大民权”的君主立宪制倾向,是中国近代政治体制转型的重要尝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析了解戊戌变法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2:改革能够顺利的开展吗?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昨日在县,人皆言科举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旧时代举人刘大鹏

朝内一帮八旗子弟……变法打到他们门前……只知道油水没了,脖子上的金链子被人看上……他们聚在府里喝酒,咬牙切齿。

——《戊戌变法究竟触动了谁的利益?》

答案提示:不能,改革损害了旧官僚、科举士子、八旗子弟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教师指导: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诏令的贯彻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戊戌变法遇到的阻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3:慈禧太后是怎样阻挡变

文档评论(0)

中学高级教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