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编者按]
对于美国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撕裂,许多人会从经济社会的视角进行解释。然而,美
国社会的各自为政、分裂对抗并非出自当代的新现象,而是深植于这个国家的基因之中。在
本期“重新认识西方”栏目中,樊鹏的文章试图从历史文化层面为美国极端现实主义的政治
风格寻找解释,认为其源于美国的流民社会特性。这种由异质性群体马赛克式拼凑而成的社
会,缺乏凝聚人心的文化共识,也缺乏长期积累的政治传统,政治生活成为各种临时力量的
聚合,最终导致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强势、鲁莽又脆弱的特征。与它自己宣称的普世价值相反,
美国是人类历史中一个极其偶然、短暂和特殊的政治现象,它没有传统国家的“统绪传承”,
同人类社会既有的政治经验和情感结构相去甚远,因此我们也不能以看待传统国家的眼光来
看待它。
周顺的文章则聚焦当代美国青年在党派政治上广泛出现的宗派林立般的对立冲突,即所
谓的“政治宗派主义”。文章认为,传统的政治光谱或政治极化的概念已经无法充分解释年
轻世代的政治倾向,而美国的进步主义行动教育是导致这种极端政治文化的直接原因。
看起来像个国家
[关键词]
——对美国政治脆弱性的历史文化分析
美国
国际政治
流民社会樊鹏
2024年初,美国犹太裔副国务卿纽兰作为美国对乌克兰政策的关键人
物突然辞职,外界并不清楚纽兰在俄乌问题上看到了什么,但仅就政治家在
关键时刻“撂挑子”的行为来说,在一些传统大国看来,都是极为罕见也着
实令人不解的。这让人想起另一历史片段:1990年,在一个极为难得的历
史契机中,两德实现统一,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对此抱有极大的
警觉和疑虑——这是英帝国遗留的经验和能力——但面对当时美国的不管不
问和无力回天的局面,撒切尔感到无比错愕和惊恐,并用一种更加冷眼的态
度看待这个新的世界大哥。[1]美国似乎不太像一个人类经验中的正常国家,
全世界的交易对手也似乎不应用惯常的概念和标准来认识和预判美国。美国
的外交看上去更像是一系列临时操作的组合,散碎和任性定义了美国政治运
作中的某种特性。
阿兰·贝桑松(AlainBesançon),这位出身于巴黎中上阶层天主教家
庭的曾经的自由派反共学者,20世纪80年代后曾在美国胡佛研究所等多家
100
重新认识西方
机构任职,还曾赴东欧组织所谓“亲大西洋倡议”组织,数年前却背起行囊
愤然离开北美,返回法国故乡生活,临行前撰文写道:外人眼中如日中天的
新帝国,在他那里成了根基脆弱的基督教文化沙堡。[2]或许只有用一种更为
别致的文化视角,才能理解这些耐人寻味的事件和老派思想家的意向转变。
美国的政治运作植根于它极为短暂的历史进程和极为特殊的文化结构,透露
着青春期特征和不着调的特质。关于美国政治运作的更一般性知识,可以从
它作为爆发式形成的大规模流民社会的奇异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的角度来加
以研究和推导。
没有宗庙和统绪的流民社会
观念中的美国和作为原始物体的美国,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今天的美国
是在一片所谓的上帝“应许之地”——实际是无主之地——之上,由一波又
一波的流民和难民组成,以不同地域宗教教派的自组织化为政治单元构成的
杂居共同体。16世纪以来的欧洲宗教战争和霸权战争,使英国的北美殖民
地意外成为欧洲人口流出的直接受益者。17世纪80年代之后,自卡罗莱纳
成为第一个蓄奴殖民地后,黑人群体持续进入美国。1750年殖民地人口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