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价彩礼的法治因应∗
付士成,谷静萱
(南开大学法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彩礼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传统婚姻模式、现代婚姻模式与理想婚姻模式下彩礼的制度原理各不相同。现代
婚姻与理想婚姻模式之下,适当彩礼作为一种不违反法律与公序良俗的赠与行为,发挥着平衡男女双方婚育成本
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功能,具备合法性与合理性,被法治社会所允许。由于存在婚育隐忧、攀比之风、儿女有别及性
别失衡现象,适当彩礼在一些地方畸变为高价彩礼。后者有悖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法律介入符合比例原则,具备法
治正当性。高价彩礼呼吁“软硬混治”:在硬法治理层面,需要明确彩礼的范围并增加倡导性规则,同时完善用人单
位保障、社会保障以及家庭保障等综合配套措施。在软法治理层面,要善用软法工具、提高立“法”科学性,宣扬先
进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并打造多元治理主体格局、树立多措并举意识,让彩礼止于礼。
关键词:高价彩礼;妇女权益;婚姻家庭;比例原则;软法
中图分类号:D9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3X(2024)04-0129-11
引言
彩礼本应是青年男女喜结连理的预告,却在现实中令无数眷侣劳燕分飞或是导致男方家庭129
“因婚返贫”,凤冠霞帔异变为“变色的嫁衣”。彩礼曾一度被视作变相的买卖婚姻,早在20世纪
初,这一长期存在于民间的传统风俗备受政治、文化精英的批判,其似乎不该于夹缝中艰难求生。
然而历时近百年,彩礼制度未显颓势,反而出现高价彩礼现象。自2021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
连续四年将整治高价彩礼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之一。实践中,各地纷纷出手推进婚俗改革,提
倡“零彩礼”“低彩礼”。例如,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兰山区相继发布婚事新办倡议书;江西省崇义
县出台了提供子女入学、交通出行、健康体检等正向激励政策。事实证明,依靠社会自我净化难以
解决高价彩礼问题,法治之域或应拓宽。彩礼是否为法治社会所允许?应否以及如何运用法治工
具治理高价彩礼?这些问题亟待回应。
关于彩礼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法学研究仅以彩礼返还规则为主要关注点。
而且,当前研究多以区域或家庭为单位,认为区域男女比例失衡、区域经济条件差异或是男女双方
家庭利益导致高价彩礼之风盛行并以此为基点提出解决方案。本文增补微观视角的考察,证成适
当彩礼的法治容许性、高价彩礼的法治悖论并提出法治因应之道。
一、适当彩礼的法治容许性
在我国,彩礼源于古代婚俗“六礼”中的“纳征”,即男方向女方赠送聘礼,达成婚约。彩礼以缔
结婚姻为目的,不同婚姻模式下彩礼的意蕴大相径庭,现代婚姻与理想婚姻模式之下的适当彩礼被
收稿日期:2024-05-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的行政法研究”(18BFX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付士成(1962—),男,天津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与社会治理;谷静萱(1994—),
女,河北石家庄人,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与社会治理。
付士成,谷静萱:高价彩礼的法治因应
法治社会所允许。彩礼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社会文化、女性婚育成本、婚姻财产制度与社会保障
体系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以始终未消亡的事实说明了存在必要性,片面追求甚至强制实现
“零彩礼”脱离现实,其宜疏不宜堵。
(一)彩礼的制度原理
彩礼的制度原理并不统一。传统婚姻模式下的彩礼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女性的主体性,应予改
造。现代婚姻模式下的适当彩礼平衡双方利益且保障女性权益,应可留存。男权社会负面影响消
除、人们进入理想婚姻模式时的彩礼通常不会引发社会矛盾,无须法治介入。
1.传统婚姻模式下的彩礼
传统婚姻模式强调“嫁娶”,是以父系、父权、从夫居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父系家族制的延伸。女
性嫁入男方家庭,完全融入婆家的社会关系网,娘家对此多加敦促,女性也较少承担对其父母的赡
养义务。该种模式下,女性事实上丧失了劳动与生育自由,充满束缚与压迫的传统婚姻被戏称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黎峒”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与海南黎族形成研究.pdf
- “历久弥新”还是“归于平淡”:结婚时长、夫妻共识与中老年人婚姻满意度.pdf
- “圣王”观念与秦统一的历史文化建构.pdf
- 《红楼梦》的不确定性与永恒性——潘向黎北京大学演讲录.pdf
- 《民法典》中的家庭伦理:源流、内涵及实现.pdf
- 《诗经·野有死麕》与周代婚姻礼仪.pdf
- 19世纪俄国农民普遍早婚观念及其转型.pdf
- 保卫婚姻:农村彩礼支付的功能研究.pdf
- 北疆文化品牌打造视域下的内蒙古黄河历史文化再挖潜.pdf
- 北宋长安周氏家族研究——兼谈北宋晚期的宗女婚姻.pdf
- 葛兰言对中国古代婚姻与亲属关系的社会学重释.pdf
- 工业机器人、劳动力市场差异与婚姻决策.pdf
- 婚姻挤出:县域体制内年轻女性婚配困难问题解析.pdf
- 婚姻挤压对初婚年龄的影响.pdf
- 婚姻媒介的消解与重构:《红楼梦》中的“红娘”.pdf
- 婚姻学历匹配模式与夫妻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pdf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研究——以山西省皇城相府为例.pdf
- 继父母子女关系中的若干实践问题——以《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第18条和第19条为中心.pdf
- 继父母子女拟制血亲关系的形成、效力与解除——《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1819条评析.pdf
- 近20年中国夫妻婚姻满意度发展趋势与社会变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