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诗歌专练----边贡诗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骇”字写出了人们观赏龙舟竞渡的惊恐心理,突出龙舟赛的紧张热烈。
B.颈联写楚国端午日举行龙舟赛的风俗至今犹在,表达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怀念之情。
C.尾联闲暇日江亭聚会,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烘托自己的怨愁之深。
D.本诗从端午节赛龙舟风俗写起,引发对屈原的思念,最后直接抒发情感,层次分明。
2.颌联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富有特色,深得诗评家称赞,请任选三个角度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谒文山①祠
边贡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黄冠②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湖。
祠堂亦有西湖树③,不遣南枝向北朝。
【注】①文山:文天祥的号。②“黄冠”:即道士之冠,指道士生活。据说元统治者曾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山不从,请求出家为道士,保全自己的名节。③西湖树:《西湖志》记,“岳王坟上古木,枝皆南向”。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红色的帷帐在寒风里飘动,旨在暗示文山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场面。
B.颔联概括了文山欲“黄冠”度余生而不得后慷慨就义、终未能挽救国家败亡的事实。
C.诗人接连引用神话故事,意在表现文山死后英灵未消,赞扬了他志不可夺的坚强毅力。
D.诗歌运用浪漫手法,回顾了文山生平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题画①
[明]边贡
露湿春莎②,草生芳甸,渔舟迤逦依山转。斜阳明灭照村墟,绿槐深护幽人院。
小栅鸣鸡,古梁巢燕,柴门不锁蓬蒿遍。问渠莫是武陵源?一溪流水桃花乱。
【注】①该词为作者在南京为官时所作。②莎:一种生长在潮湿地的植物。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湿”字写出画面的不干涩,给人以悦目感,“生”字写出了蓬勃的活力与生命的律动;“渔舟迤逦”则以动写静,颇富神韵。
B.上片主要点染环境、美化氛围,富有情趣,光线与色彩巧妙组合,村庄与庭院合理布局,写出了整幅画面的和谐自然。
C.下片写鸡在栅栏里鸣叫,燕在梁上筑巢,给宁静祥和的村庄平添了几分生机,但柴门内蓬蒿遍地,溪中落花零乱,又显其萧条。
D.该词清新明快,淡雅自然,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显意蕴丰厚、情韵深长,这也体现了边贡词“有逸趣、长于描写”的特点。
6.词中画线句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留别吴白楼①
(明)边贡
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雨?
三板轻船频唤渡。秋水疏杨,欲折丝干缕。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路。
【注】①吴白楼:作者的友人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
7.“三板轻船频唤渡”一句与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句意相近。“频”从侧面写出了的情状。
8.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本词的抒情艺术。
答案
1.C2.①运用叠词“猎猎”“嘈嘈”描摹旗子被风吹动和鼓被擂击的声音,增强气势,富有节奏感;②运用比喻,彩旗如云,鼓声如雷,烘托了赛龙舟热闹壮阔的场景;③运用夸张,写云旗在云霄翻动,雷鼓震动细流,突出其声势浩大;④视听结合,从视觉写云旗翻青汉的壮阔,从听觉写雷鼓殷碧流的巨响,多角度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景;⑤描绘色彩,“青”“碧”,增强立体的质感,富有画面的感染力;⑥对仗工整,“云旗”对“雷鼓”,“猎猎”对“嘈嘈”,“翻”对“殷”,“青汉”对“碧流”,对仗非常工整,增加词语表现力,使语句更具韵味。???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写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表现出对民俗传统的珍视及对屈原的深切怀念。诗歌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生动刻画了竞渡的场景,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通过反思折射出自身的忧愁,构思严谨,情感深沉。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说法有误。此句中“讽”是诵读的意思,不是指讽刺指责。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颔联中,作者使用了两个拟声叠词,其中“猎猎”形容风吹动旗帜的声音,“嘈嘈”形容鼓声粗重,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使得整句诗都拟声逼真,节奏感强。
“云旗”以云喻旗,“雷鼓”说明鼓声如雷,使用的是比喻手法,“云旗”是说旗子高耸,直插云天;而“雷鼓”则是写鼓声之大,从而凸显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在现实中,旗子不可能如天一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