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声光晶体
Acousto—OpticCrystals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2025年7月
《声光晶体》国家标准报送材料
2
一、工作简况
1.1材料概况
声光晶体是一类在外加声场作用下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功能材料,其核心特性源于声光效应:声波通过弹性应变引发材料折射率的正弦或余弦规律调制。根据声波与光波的相互作用模式,可分为适用于低频、薄介质的拉曼-纳斯型(多级衍射)和高频、厚介质的布拉格型(单级衍射)。这类材料的关键参数包括声光优值(如M2,反映衍射效率)和声速,直接决定器件性能。
从材料体系看,声光晶体主要分为四类:光学单轴晶体(如TeO2、钼酸铅),具有高声光优值和宽透光范围,广泛用于偏转器和调制器;半导体晶体(如碲、硫化砷铊),折射率高、弹光系数大,适用于红外波段但声损耗较高;方晶类晶体(如钇铝石榴石),声损耗低但声光优值有限;新型复合材料(如硫系玻璃陶瓷),通过微晶化实现性能平衡。在应用领域,其已深度融入光电子产业链:激光技术中,TeO2声光Q开关可压缩脉冲至纳秒级;光通信中,保偏光纤调制器支撑5G前传网络的低时延信号处理;医疗领域,4K荧光内窥镜结合声光技术缩短手术时间50%;太赫兹技术中,铌酸锂微腔实现非线性系数4个数量级提升。行业预测,2030年中国声光晶体市场规模将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高端器件占比从10%升至30%。
当前研发面临材料制备、性能优化等挑战:大尺寸TeO2晶体提拉法生长周期长,易生缺陷;铁电晶体畴壁散射需组分设计缓解,离子掺杂(如AlScN中Sc3+)可提升器件品质因数10倍。趋势上,随5G/6G和自动驾驶发展,声光晶体向集成化(硅基调制器)、智能化(可穿戴成像设备)演进,如透明压电单晶PIN-PMN-PT在保持70%透光率的同时,实现与传统器件相当的超声灵敏度。
经检索,当前国内外尚未形成针对声光晶体声光性能及加工指标测量方法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相关参数定义与测试规范存在空白,导致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参数缺乏统一基准,给声光晶体在各类声光调制器中的适配应用带来困扰。为填补这一领域的标准空白,特制定《声光晶体》标准。本标准将系统规范声光晶体的核心术语与定义,明确声光性能(如声光系数、半波电压、光学均匀性等)及加工指标(如表面粗糙度、镀膜质量等)的统一测试方法,从技
3
术源头解决参数测量的通用性问题。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可有效保障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声光调制器对晶体声光性能与加工精度的基本要求,显著提升产品的一致性与可靠性,为生产企业提供明确的质量控制依据。
此外,该标准的制定将推动全行业在晶体生长、精密加工、性能测试等环节形成技术共识,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检测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声光晶体的生产与测试技术水平。这不仅能满足当前光通信、激光技术、量子信息等领域对高质量声光晶体的迫切需求,更有助于巩固我国在声光晶体材料及应用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为后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产业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1.2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国标委发【2024】28号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计划项目编号T-609,标准项目名称《声光晶体》)进行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人工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1)委托编制。
1.3标准起草单位与主要起草人
在标准起草阶段,充分征集了包括声光晶体的研发与生产单位等各个上下游企业代表参与标准的制定。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等
主要起草人:郑熠、王帅华、黄鑫、郑发鲲、曹礼玲、吴少凡、张戈、张星、孙军、黄存新、丁雨憧、王城强等。
1.4主要工作过程
1.4.1草案工作
①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2024年6月,标准制定计划下达以后,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牵头,闽都创新实验室等公司参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启动了标准的编写工作,明确了工作组成员任务分工,确定了标准编制原则,制定了相应的编制计划。
4
标准编制工作组中郑熠为主要编制人,负责方案制定、资料搜集、产品调研、技术参数确定以及标准条款编写等工作,孙军、黄存新、丁雨憧负责顾问指导。
黄鑫负责产品试验、信息反馈等工作。其余人员协助主要编制人完成标准各阶段文件的编写、修改,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