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费节约的施工现场措施.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电费节约的施工现场措施

干了十来年施工现场管理,最让我揪心的不是赶工期时的暴雨突袭,也不是材料进场时的协调难题,而是每个月看到水电费账单时的那声叹息——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的开支,像钝刀子割肉似的。这些钱要是省下来,够给工人多买两箱防暑的绿豆汤,能给生活区多装两台空调,能给项目安全措施多添份保障。今天就结合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跟大伙儿掏掏心窝子,聊聊施工现场水电费节约的那些“实在招儿”。

一、为什么要把水电费节约当回事?先算清这笔“明白账”

刚入行那会儿,总觉得施工现场“大进大出”,水电费是“必要成本”,省不省差别不大。直到后来管了个中型项目,三个月下来电费花了28万,水费12万,我拿着账单蹲在工地角落抽了半包烟——这些钱里,至少有三成是“跑冒滴漏”的冤枉钱。

从成本账看,一个5万平米的普通住宅项目,施工周期大约18个月,水电费占总间接成本的15%-20%。要是能省下20%的水电费,就能多出几十万的利润空间,足够覆盖项目上一个小型安全设施升级的费用。

从责任账看,现在行业都在推“绿色施工”,住建部文件里明确要求“单位建筑面积施工能耗应同比降低5%”。咱们在工地省的每一度电、每一桶水,都是给“双碳”目标添砖加瓦,也是给后代多留些资源。

最关键的是人情账。我记得有次带着工人做节水培训,老陈师傅举着手说:“咱在工地喝的水、用的电,不都是项目上的钱?省下来的钱,说不定能给咱多发两箱劳保用品。”这话糙理不糙——节约水电费,本质上是在维护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利益。

二、用电节约:从“设备管控”到“习惯养成”,每个环节都能抠出电来

施工现场的用电,就像家里的电表,看着数字走得慢,月底一合计吓一跳。要想省电,得从“设备、管理、人”三个维度下功夫,环环相扣才能见实效。

(一)设备端:先把“电老虎”关进“节能笼”

施工现场的“电老虎”主要有三类:动力设备(塔吊、施工电梯、搅拌机)、加工设备(电焊机、切割机)、照明及生活用电(工地大灯、办公室空调、工人宿舍电器)。针对它们,得“量身定制”节能方案。

动力设备:让“大家伙”动得更聪明

塔吊是工地上的“耗电大户”,但很多项目的塔吊存在“大马拉小车”的问题。比如30层的楼用了40层的塔吊,电机功率冗余30%以上,每月多耗2000多度电。所以进场前一定要根据施工需求精准选型,能选45kW的就别上60kW的。

另外,给塔吊装“智能限电装置”特别管用。我们去年在项目上试过,当塔吊连续10分钟无操作时,自动降低待机功率,从15kW降到3kW,一个月下来单台塔吊省了800多度电。施工电梯也同理,加装“变频控制系统”后,启动电流降低40%,运行更平稳还更省电。

加工设备:别让“待机”偷电

电焊机是最容易“偷电”的设备。我见过最夸张的情况:工人焊完一根钢筋,焊机就那么空转着,一上午能白耗3度电。后来我们给所有焊机装了“空载断电装置”——焊机停止工作30秒后自动断电,需要用的时候踩下脚踏开关再启动。实测下来,单台焊机每月能省120度电,项目上10台焊机就是1200度,够生活区空调开一个月了。

切割机、打磨机这些小设备,也要做到“人走机停”。以前工人图省事,干一会儿活就把机器撂那儿,电源还插着。现在我们在操作区贴了醒目的提示语:“机器歇着,电还跑着——拔插头,省钞票!”配上卡通漫画,工人都说“这标语比工长骂人管用”。

照明及生活用电:把“长明灯”变成“智能灯”

工地照明最容易“浪费”。以前一到晚上,整个场地的大灯全开,后半夜没人干活了还亮着。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把传统钠灯换成LED灯,同样亮度下耗电少60%;二是装“光控+时控”双系统——傍晚自动亮灯,后半夜12点后只保留关键通道的照明,早上6点再全量开启。就这一项,每月能省5000多度电。

生活区更要精细管理。工人宿舍以前“热得睡不着开空调,冷得打哆嗦也开空调”,后来我们给每个宿舍装了分电表,每月公布用电排名,前两名奖励小电扇,后两名开“节能小课堂”。现在工人们自觉多了,出门记得关空调,充电完马上拔插头,宿舍月均用电从300度降到180度。

(二)管理端:用“数据眼睛”盯着每一度电

光靠设备升级还不够,得有套管用的管理制度。我们项目推行“三级计量+动态分析”模式,效果特别明显。

第一级是“总表计量”,在项目变压器出线端装智能电表,每天自动上传用电量数据;第二级是“分路计量”,按施工区、生活区、加工区分别装分表,谁的区域用电多,一眼就能看出来;第三级是“重点设备计量”,给塔吊、焊机等大功率设备单独装电表,精准定位“电耗子”。

每周开生产会时,我们会把用电数据做成曲线图:哪天下雨停工但用电没降?哪个班组焊机用电异常高?这些问题一摆出来,责任人当场就得说整改措施。比如上个月发现加工区用电突然涨了20%,一查是新来的班组没关焊机待机,马上组织培训,下周用电就降下来了。

(三)人员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