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天涯何处是神州《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哗然。拒和废约、迁都再战的呼声震动了整个京城,并在全国掀起了反割地、反投降的斗争……清朝中央及地方许多官吏也为《马关条约》丧权过重而不满,他们有的请杀李鸿章以谢天下,有的主张废约再战。——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国向何处去?

一、进步?戊戌维新运动

二、退步?义和团运动

三、深渊!八国联军侵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习目标: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轰轰,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闭户之士哉!有能来言尊攘乎?——康有为《京师强学会序》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中外历史纲要》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康、梁宣传维新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19c70s)·康梁维新思想(19c90s)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王韬郑观应薛福成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特点:托古改制,中西结合(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立宪法、开国会,三权鼎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守旧势力强大;③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一、戊戌维新运动2.过程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宣传:1895年夏到1898年春,创办学会、报纸宣传维新思想高潮: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①改革范围广,力度大,改革操之过急②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未突破“中体西用”,未触及封建专制制度,难以在根本问题上进行变革

一、戊戌维新运动3.评价在当时中国社会内部,还没有足以支持变法取得成功的社会力量。在朝廷内部也好,地方上也好,旧社会势力仍然占着绝对优势。维新派希望依靠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终究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失败原因:守旧势力强大,缺乏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组织,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意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他们以情绪化的方式,更为顽固地坚持“祖法不可变”的立场。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进入了权力中枢,并进而强化了朝野本来就存在的非理性的排外主义势力。——萧功秦

二、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下流社会尤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欧洲人,而以仇视欧人,乃并与欧人接近者亦仇视之。——故宫博物院《义和团档案史料》①根本:《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②直接: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教民冲突,反洋教斗争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2.过程兴起:1898年,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在山东农村地区兴起发展:1899年,山东先抚后剿,义和团向直隶地区蔓延失败:1900年8月,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高潮:1900年,慈禧太后“招抚”义和团,团民大量涌入京津地区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揭帖》扶清:有利于争取爱国官兵,与清政府协同作战;但没有认清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意志,能动员广大群众参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