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2025年秋)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五四运动 精品课件.pptxVIP

统编版历史(2025年秋)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五四运动 精品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中共一大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1922年中共二大举行

1915年中国NEWS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怎样的变革?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广东某富豪纳妾108位校园上演戏剧《娜拉》财经报道社会花絮发表评论政治新闻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并率文武百官隆重祭孔政治危机民族危机道德信仰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娜拉来到中国道德文化危机西方思想传播

第11课五四运动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课导入在今天北京的五四大街,矗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红色砖楼。这里曾是北京大学校部和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见证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现在这里已成为一座纪念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它与五四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北京大学红楼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刺杀宋教仁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初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5年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1915年末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之中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妄图复辟帝制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简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1923年)阅读材料,说说当时的中国社会最需要的变革是什么。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发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陈独秀(1879—1942年)17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法政。后来归国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尊孔读经。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是一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中国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的运动。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谓新文化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旧者不根本打破,则新者绝对不能发生。——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整理自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法语“青年”画面人物是钢铁大王卡内基。希望中国青年拥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陈独秀把希望寄托在哪个群体上?这本杂志主要宣传的内容是哪些?

时间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初,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从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起来。3、发展: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发展:主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人物扫描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北大钟声》李大钊鲁迅胡适陈独秀辜鸿铭梁漱溟蔡元培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

文档评论(0)

158****8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