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23页(共NUMPAGES23页)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北京初中语文八年级开学模拟卷2
一.试题(共8小题)
1.夏日的北京,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学校以“花树北京”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探究北京市“市花”“市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感“海选”之势
经过多年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美化首都的群众运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民种花、种草、植树、爱花、爱树已①____。当时54个国内知名城市都已选定了市花,唯独首都北京的市花没有着落。据《首都绿化》一书记载,在这个大背景下,安居乐业的京城老百姓议花谈树【甲】评红点绿,自发地讨论市花市树,热情之高,兴趣之浓,出乎意料。“京城无处不飞花”【乙】但哪种花有姿格获此株荣呢?1985年,《北京日报》等新闻单位开展了首都市花、市树大讨论,引起市民的②____关注,先后收到来信来稿近3000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广泛发动群众评选首都的市花、市树,在当年称得上京城花卉树木的一次“海选”。1987年3月12日,经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最终选出月季、菊花作为北京市市花,国槐和侧柏作为北京市市树。
(1)有同学查到一段资料,但对加点字词的读音或书写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着落”中的“着”应读为“zháo”。
B.“记载”中的“载”应读为“zǎi”。
C.“姿格”应写为“资格”。
D.“株荣”应写为“殊荣”。
(2)【甲】【乙】两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3)依据上下文,在①和②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流行一时
②广泛
B.①蔚然成风
②广泛
C.①蔚然成风
②广博
D.①流行一时
②广博
2.默写。
(1),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梅花”以其冰肌玉骨、凌寒留香为世人所敬重,请你从古诗文中找出两句描写梅花的诗句:,。(课内课外均可。)
3.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一个“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颈联由自然入人事,展现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C.本诗写诗人游山西村的见闻和感受,诗句无一“游”字,却处处扣“游”,表现诗人游兴十足。
D.全诗都是写实手法,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2)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提到“唐人主情”而“宋人主理”,请结合本诗的颔联,谈谈你对“宋人主理”的理解。
4.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同学们设计了“鲜”字演变示意图,下列在横线处补全内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鲜衣怒马
②鲜为人知
③xiān
B.①屡见不鲜
②鲜为人知
③xiǎn
C.①鲜衣怒马
②陶后鲜有闻
③xiǎn
D.①屡见不鲜
②陶后鲜有闻
③xiān
(2)下列对文中“君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身处污浊环境,却能洁身自好,不受沾染。
B.君子在世俗中能保持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C.君子面对权势财富,不会屈从攀附,为人正直。
D.君子不可随意亵渎,内心坚守仁德,通达事理。
(3)根据《爱莲说》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①讽。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②愈至。
(取材于《新唐书?孔颖达传》)
材料二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顺帝初,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③。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④,共为不轨⑤。衡下车⑥。治威严,整法度,阴⑦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取材于《后汉书?张衡列传》)
注:①箴(zhē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七年级开学模拟卷3.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七年级开学模拟卷2.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七年级开学模拟卷1.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九年级开学模拟卷3.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九年级开学模拟卷2.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九年级开学模拟卷1.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八年级开学模拟卷3.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八年级开学模拟卷2.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语文八年级开学模拟卷1.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初中语文七年级开学模拟卷3.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