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与东北战略主动权转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沈战役与东北战略主动权转移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一场改变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大决战在东北大地展开。辽沈战役不仅以歼敌47万余人的辉煌战绩成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开篇之作,更标志着国共双方在东北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发生根本性逆转——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凭借接收优势占据主动,到1948年末解放军完全掌控东北,这场战役如同历史的分水岭,将中国革命推向了全面胜利的快车道。

一、战前东北:战略主动权的初始博弈

1.1抗战胜利后的东北格局:国共必争之地

东北的战略价值在抗战胜利初期便被双方高度重视。这片面积1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全国90%的重工业产能、70%的铁路里程和丰富的粮食资源,其”粮仓+兵工厂”的双重属性,使其成为国共争夺的核心区域。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后,中共迅速派遣11万部队、2万干部经陆路和海路挺进东北,而国民党则依托《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通过美军运输机将精锐的新一军、新六军等”五大主力”中的两支运抵东北。

此时的战略主动权天平短暂倾向国民党:1946年3月,国民党军凭借美械装备优势,先后攻占沈阳、四平、长春,一度推进至松花江南岸。但这种优势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对东北民众的横征暴敛,使得”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的民谣在民间流传;而中共则深入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到1947年底已在东北解放区分配土地4000余万亩,获得300万翻身农民的支持。

1.21947-1948年:战略主动权的此消彼长

从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东北野战军(以下简称东野)逐步扭转被动局面。夏季攻势歼敌8.3万,收复城市42座;秋季攻势切断北宁、中长铁路,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区域;冬季攻势更将国民党军压缩至仅占东北1%面积的据点,总兵力从1946年的47万降至1948年的55万(含非正规军),而东野兵力则从27万增至70万,加上地方武装达103万,形成”敌占点线,我占面”的态势。

此时的国民党军陷入”守也难、撤也难”的困境:若放弃东北将失去战略资源,若固守则需每月消耗30万吨补给,而关内战场的压力又不允许抽调更多兵力。蒋介石曾考虑将东北主力撤至锦州,依托华北形成防线,但卫立煌等将领担心途中被围,坚持”集中兵力,重点守备”。这种战略犹豫,为后来的被动埋下伏笔。

二、辽沈战役:主动权转移的关键进程

2.1战略决策:“关门打狗”的魄力

1948年7月,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攻克锦州,就有了主动权。”这一决策突破了此前东野”先打长春”的设想,核心在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锦州作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是国民党军的”生命线”——其北宁线一旦被切断,长春、沈阳的国民党军便成”瓮中之鳖”。

为确保这一战略实施,东野进行了精心部署:以2个纵队、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迷惑敌人;以6个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坦克营共25万人秘密南下北宁线;以4个纵队在塔山、高桥地区阻援,2个纵队在黑山、大虎山地区防止廖耀湘兵团西逃。这种”攻锦打援”的立体布局,体现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艺术。

2.2关键战斗:塔山、锦州与辽西围歼

塔山阻击战(10月10日-15日):这是一场”一寸阵地一寸血”的生死战。国民党军集中11个师,在飞机、军舰配合下猛攻塔山。东野4纵12师34团(“塔山英雄团”)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构筑防线:连长刘景山在工事被炸毁后,端着机枪跳出战壕扫射;战士纪守法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6昼夜激战,敌军伤亡6000余人未能前进一步,为攻锦赢得了宝贵时间。

锦州攻坚(10月14日-15日):总攻发起后,900余门火炮齐射,将城墙炸开10余处缺口。2纵5师15团3连(“锦州尖刀连”)率先突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战士们用爆破筒炸碉堡,用刺刀拼杀,甚至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31小时激战,全歼范汉杰集团10万余人,东北”大门”彻底关闭。

辽西围歼(10月20日-28日):锦州失守后,蒋介石严令廖耀湘兵团”西进收复锦州”。东野抓住战机,以10个纵队对廖兵团5个军12个师实施分割包围。战场上出现了罕见的”乱战”:各纵队穿插分割,连排级单位自主寻敌,廖耀湘的指挥部被冲散,电台车被缴获,敌军失去指挥。新1军、新6军这两支”王牌”最终被全歼,廖耀湘在化装逃跑时被俘,他感慨:“败得这样惨,是我没料到的。”

2.3长春与沈阳:不战而屈人之兵

长春自1948年5月起被围困,国民党军10万人缺粮少弹,士兵靠吃树皮、马皮充饥,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剧。60军军长曾泽生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于10月17日率部起义;19日,郑洞国率新7军投诚,长春和平解放。沈阳方面,卫立煌见大势已去,乘飞机逃离,剩下的13万守军在11月2日被全歼,东北最大工业城市回到人民手中。

三、主动权转移的多

文档评论(0)

杜家小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