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留学生运动与新思想传播
引言
站在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群前,望着黄浦江中往来的船只,总能想起19世纪末那批拖着长辫、带着乡音踏上远洋轮船的青年。他们背着沉重的木箱,箱底压着《四书章句集注》,船舱里翻着刚买到的《万国公法》;他们在旧金山的唐人街被围观,在东京的神田区挤阁楼,在巴黎的咖啡馆讨论《共产党宣言》。这些留学生的足迹,串联起中国近代史上最激荡的思想变革——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新思想的播种机;他们的运动轨迹,与中国社会的觉醒脉络紧密交织。从容闳的“幼童留美”到留法勤工俭学,从“科学救国”到“主义之争”,留学生群体以青春为火种,在封闭的国土上点燃了新思想的火焰。这段历史,既是一群人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民族的觉醒史。
一、留学生运动的历史脉络:从被动开眼到主动求索
1.1萌芽期(1840-1895):被炮火惊醒的“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的炮火不仅轰开了国门,更震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1847年,19岁的容闳成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站在毕业典礼的讲台上,看到台下蓝眼睛的教授和同学,突然想到,我的国家有四亿人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种强烈的反差,催生了他“教育救国”的理想。1872年,在曾国藩、李鸿章支持下,120名平均年龄12岁的幼童分批赴美,开启了官方主导的留学计划。这些孩子穿着缎面马褂、拖着长辫走进康州的学校,最初被当作“东方怪物”,却很快在数学、物理竞赛中崭露头角。
但这场实验因文化冲突戛然而止——1881年,清廷以“沾染洋气,恐忘本”为由召回所有幼童。30人中仅2人完成大学学业,却包括后来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他们带回的不仅是铁路图纸、电报技术,更有“师夷长技”的实践逻辑:技术落后的根源,或许在于制度与思想的落后。
1.2发展期(1895-1919):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的转折
甲午战败彻底暴露了“中体西用”的局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的成功,让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仅学技术不够,必须学制度;而制度的根基,在于思想。于是,留日热潮兴起——1905年,在日留学生达8000余人,东京神田区的街巷里,“支那留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
这批留学生的诉求更激进。他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翻译《民约论》《法国革命史》,在东京锦辉馆召开拒俄大会,成立“军国民教育会”。鲁迅正是在仙台医专看了“日俄战争中中国人当间谍被处决”的幻灯片后,决定“弃医从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同一时期,美国退还部分庚款用于留学教育(1909年开始),催生了另一批“庚款留学生”。他们多进入哈佛、MIT等顶尖学府,所学从工程、化学到哲学、社会学,如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师从杜威研究实用主义,赵元任在哈佛攻读语言学。这批人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因为他们不仅掌握了现代科学方法,更理解“思想变革”的深层逻辑。
1.3高潮期(1919-1927):从“启蒙”到“实践”的飞跃
五四运动像一把火,点燃了留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热情。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顶峰——蔡元培、李石曾等发起“以工求学,以学救国”,组织青年到法国边做工边读书。16岁的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做轧钢工,每天工作10小时,工资仅够买面包和课本;24岁的周恩来在巴黎拉丁区的小旅馆里写《旅欧通信》,记录勤工俭学生的困境与思考;28岁的蔡和森在蒙达尼公学“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给毛泽东写信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
此时的留学生运动,已从单纯的“学习”演变为“传播+实践”。他们在海外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世界社”,创办《少年》《赤光》杂志;回国后深入工厂、农村,将新思想转化为具体的社会运动。比如留俄的瞿秋白翻译《国际歌》,留日的李达翻译《唯物史观解说》,留法的陈毅在四川组织学生运动……新思想不再是书斋里的讨论,而是变成了改变社会的行动。
二、新思想传播的核心内容:从“器物”到“文化”的深层变革
2.1科学与民主:打破蒙昧的“德先生”与“赛先生”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喊出“科学与人权并重”,这八个字几乎是所有留学生的共识。留美归来的任鸿隽创办中国科学社,翻译《科学方法论》,在《科学》杂志上写“科学者,发明天然之事实,而作有统系之研究,以定其相互关系者也”;留日的周建人在《东方杂志》科普进化论,用“物竞天择”反驳“天命论”;甚至学工程的詹天佑,在给家人的信中也说“铁路要修,更要修的是国人的脑子——遇事讲证据,做事讲规律”。
民主思想的传播更直接触动了制度根基。留法的张申府翻译《共产党宣言》片段,在北大课堂上讲“真正的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不是少数人的特权”;留日的朱执信写《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6章--新型萃取分离技术.ppt VIP
- (人教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2.2 Section A Pronunciation-2e课件(新教材).pptx
-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完整版.ppt VIP
- SONY 索尼 专业产品专业摄像机摄录一体机PMW-EX1R使用说明书.pdf VIP
- gd08462中铁联集装箱轨道吊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12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真题.doc VIP
- 中现代文学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pptx VIP
- 2022年建行校园招聘笔试真题.pdf
- 心脏超声定量分析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IgA肾病诊断.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