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文峰
****年;《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
内容 · 目的 · 要求;导 论:;1、什么是“现代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分期: ;新的观点;新的观点;我们目前采用的观点?;第一讲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1917-1927);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代表人物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五四”运动前后,各地的先进分子,包括许多先进青年,组织革命团体,出版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多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新青年》是在青年中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新青年》主要创办者,也是早期中国青年运动的倡导者。 ;2023/11/21;陈独秀;李大钊 ? ;鲁迅(1881~936);胡适 (1891-196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二、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与事件:;二、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与事件:;二、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与事件:;6、文学革命初期的论争(P29-30);双簧戏的两演员: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王静轩);三、“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文学社团:;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讯;中国文学大师--鲁迅;魯迅三兄弟;魯迅的婚戀;圖片資料;鲁迅的书法作品;2023/11/21;2023/11/21;《与台静农书》
;鲁迅;鲁迅生平;创作情况;;鲁迅的小说创作;;吶喊自序;?《呐喊》篇目表
(1)《呐喊》自序 (1922.12) (2)狂人日记 (1918.4)
(3)孔乙己 (1919.3) (4)药 (1919.4)
(5)明天 (1920.6) (6)一件小事 (1920.7)
(7)头发的故事 (1920.10) (8)风波 (1920.10)
?(9)故乡 (1921.1) (10)阿Q正传 (1921.12)
(11)端午节 (1922.6) (12)白光 (1922.6)
(13)兔和猫 (1922.10) (14)鸭的戏剧 (1922.10)
(15)社戏 (1922.10);《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呐???》体现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鲁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作态度。
;命名为《呐喊》的含义?;;徬徨題辭;一、《呐喊》和《彷徨》的小说——依主题来归纳,可分为三大类:;;《故事新编》; ;;《铸剑》 导读;;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在酒楼上》导读;鲁迅小说的成就;鲁迅作品分析 ;;;;;中编 鲁迅的杂文创作;鲁迅主要杂文集;;;;;三.成熟期杂文;;;;;鲁迅杂文的成就;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下编 散文创作;;;;;
;;;;;;;;《野草》的艺术手法;结语;第三讲 郭沫若 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者; 郭 沫 若;1912年,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
1913—1923年,留学日本。1916年夏在东京与佐藤富子(安娜)恋爱,同年12月同居;
1921年6月,与郁达夫等在日本成立创造社,8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为新诗开了一代新风;
1924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发表《革命与文学》,抛弃早期思想,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27年3月,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后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2月,迫于通缉,举家赴日,在日本流亡十年,埋头于古文字、古代社会研究;
1937年7月,别妇抛雏,只身回国参加抗日;
1938年1月,与于立群同居。抗战中担任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