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理论考试答案
一、急救基础理论
1.急救的核心目标是“挽救生命、减轻伤害”,需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原则。现场急救的关键步骤为:安全评估→判断意识与呼吸→呼救→实施急救。
2.现场安全评估需首先确认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漏电、塌方等),施救者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戴手套、使用呼吸面罩),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接近患者。
3.判断意识的方法:轻拍患者双肩,在双侧耳边大声呼唤“先生/女士,您怎么了?”(婴儿可轻弹足底或拍击足跟)。若无反应,立即进入下一步。
4.判断呼吸的标准:观察患者胸腹部是否有起伏(时间5-10秒),同时用面颊靠近患者口鼻感知气流。若呼吸停止或仅为濒死叹息样呼吸,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
二、创伤急救技术
(一)止血
1.出血类型判断: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静脉出血缓慢涌出、颜色暗红;毛细血管出血呈渗出状。
2.止血方法选择:
-指压止血法:用于动脉出血临时控制(如颞动脉压迫耳屏前、肱动脉压迫上臂内侧中点)。
-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外层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血且不阻断远端血运为宜)。
-止血带止血法:仅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时。止血带应扎在伤口近心端(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需标注止血带绑扎时间(每30分钟放松1次,每次1-2分钟,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二)包扎
1.包扎原则: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损伤,覆盖伤口时先盖无菌敷料,打结避开伤口,松紧适度(以能固定敷料且不影响血运为准)。
2.常用包扎方法:
-三角巾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折叠两指宽,放于前额齐眉处,两底角经耳上拉向枕后交叉,再绕回前额打结。
-绷带螺旋包扎:用于四肢粗细均匀部位(如前臂),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缠绕,每圈覆盖前一圈的2/3。
-腹部开放性损伤包扎:若肠管脱出,用干净碗或盆扣住脱出物(避免直接加压),外层用三角巾或无菌敷料环形包扎。
(三)固定
1.骨折固定的目的是限制伤肢活动,防止二次损伤。固定前需简单检查伤肢远端血运(如触摸脉搏、观察皮肤颜色)。
2.固定材料选择:优先使用木质或塑料夹板,无夹板时可用硬纸板、杂志、健侧肢体等替代。
3.操作要点:固定范围需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前臂骨折需固定腕关节和肘关节),夹板与肢体间垫软物(如毛巾)防压伤,固定后再次检查远端血运(若出现苍白、发绀或麻木,需调整松紧)。
(四)搬运
1.搬运原则:根据伤情选择方法,脊柱损伤患者需整体平移(3-4人平托法),避免扭曲;下肢骨折用担架搬运,上肢骨折可搀扶行走。
2.常用搬运方法:
-徒手搬运:单人扶行(轻伤员)、双人椅托(意识清醒无脊柱损伤者)、背负(体重较轻伤员)。
-担架搬运:伤员头部朝后(便于观察),上下楼梯时保持水平,脊柱损伤者需用硬质担架。
三、心肺复苏(CPR)与AED使用
(一)成人CPR操作步骤
1.确认环境安全后,快速判断意识与呼吸(5-10秒)。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或仅有叹息样呼吸),立即呼救并取来AED。
2.胸外按压: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跪于一侧,手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另一手重叠,双臂伸直垂直下压。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
3.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提颏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抬下颏),疑有颈椎损伤时用托颌法(双手托下颌向上)。
4.人工呼吸:用呼吸面罩或捏紧患者鼻孔,口对口缓慢吹气(1秒以上),观察胸廓抬起。按压与呼吸比为30:2(婴儿和儿童为15:2,单人施救时统一为30:2)。
5.持续复苏:每2分钟(5个循环)轮换施救者(不超过10秒),直至AED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二)AED使用要点
1.开机后按语音提示操作,暴露患者胸部(移除金属饰品、擦干水渍)。
2.贴电极片:成人贴于右上胸(锁骨下)和左下胸(心尖部),婴儿贴于胸部正中(前-后位)。
3.分析心律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若提示“需要除颤”,确认无人接触后按下放电键,立即继续CPR(30:2)。
四、常见急症处理
(一)气道异物梗阻(choking)
1.识别:患者无法说话、咳嗽或呼吸,双手抓喉(海姆立克征象)。
2.成人/儿童急救:站立位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向内)置于脐上两横指,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5次(力度以排出异物为准)。
3.孕妇/肥胖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