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李约瑟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有全球化的眼光,能够在与西方的对比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评价和定位。抓课文文句,把握序言在书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史给后人的启示。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对序言进行认真体会,体会作者的态度,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客观公中国科学技术的辉煌。

教学难点:

在历史背景下,客观中国科学技术曾经的辉煌,思考其带给当代中国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李约瑟(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首任所长。李约瑟于1920年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1924年获得剑桥大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1942年至1946年在中国历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1946年至1948年在法国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主任;1966年至1977年任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基兹学院院长;197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担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首任所长;1990年担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3月24日逝世。

1900年,李约瑟出生在伦敦,父亲是著名麻醉学家,母亲著名的音乐家。1918年李约瑟考入剑桥大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留校从事胚胎学的研究工作。30岁创立了化学胚胎学学科,成为博士生导师。1937年李约瑟招收了鲁桂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营养学博士。是李约瑟(JosephNeedham)主持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国科学技术史》)项目的重要研究员和作者,也是李约瑟妻子)等3名中国研究生,与鲁桂珍的接触让李约瑟深深喜欢上了中国,他的人生和事业就此发生重大转折。他迅速投入了中文的学习和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1938年被派往中国建立中英科学合作所,帮助中国抗日。李约瑟在战时的中国积累了大量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从1942年开始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至1995年去世,持续了53年。全书计划15卷,未能全部完成。

二,背景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剑桥大学及英国学术界的瑰宝,每位相关领域学者必须研习的作品。1954年,李约瑟的首卷《中国科学技术史》问世,一经出版就震撼西方汉学界。此34册巨著,凭浩瀚史料与确凿证据,揭示了中国文明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以及在现代科技兴起前数十个世纪,中国在科技与知识上的积累远超西方。李约瑟倾注近50年的心血,著成此书。通过深入分析、东西方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及其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涵盖哲学、历史、科学思想及众多学科领域。

三,文体知识

序,意为“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如“序幕、序曲、序章,而“序言”则为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又称“前言或引言。

其中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找别人代写的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为介绍该书的写作背景、缘起、过程、结构、特色及所在领域的地位、份量、意义等。

四,认准读音

受惠开拓云翳遮蔽涌现回溯机械浩瀚逾越帷幕涉猎融汇贬低陶器寥寥无几根深蒂固望尘莫及才智禀赋

五,词语积累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

望尘莫及: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辞辛。

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六,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文章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主题——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

第二部分:(2)阐述《中国科学技术史》所要讨论的部分问题,是对著作内容的部分介绍。

第三部分:(3-5)阐释《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著作的宗旨一应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的科学技术,同时指出,应正视中国人民的才智禀赋,对待其他民族的成就应在了解的基础上给予赞赏。

第四部分:(6)阐释《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著作的指导思想。

七,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一部分

问:本段追溯了哪些关于科学史的偏见?这有什么作用?

明确:“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

(师:后来又认识到什么?)后来才认识到古代埃及人、新月沃地的古代居民和印度人对科学发展也有贡献。

(师:但是世人还没有认识到什么?)但是世人还没有认识到远东文明特别是中国文明的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