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上海市浦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月[唐]方干①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
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庾亮②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注】①方干:唐宪宗时举进士,因貌陋不得重用,隐居会稽。②庾亮:东晋名臣,曾登武昌南楼咏月,传为佳话。
12.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所写之“月”属同一季节的一项是()。?
A.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瑰奇明丽B.质朴自然?C.沉郁哀怨??D.清雅淡远?
14.诗题为《月》,却未见一个“月”字。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政缓禁止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分)
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①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口头语言艺术的一种,是用寓意、比喻、象形、谐音等手法,来影射和暗示事物本来面目的一种独特民间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利用谜面的语言描绘引导猜谜者的联想,从而推测出所指之事、物或文字的语言游戏形式,是汉语语言智慧的结晶。谜语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具有口头表达和匿名流传的特征。
②关于民间谜语的起源,学者们历来说法不一。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提及:“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谜语便已现雏形。当时的谜语多反映民众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二十讲(学生版) .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二十讲(教师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八讲:试卷练习(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八讲:试卷练习(学生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二十讲: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二十讲: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学生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九讲:古诗鉴赏+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社科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六讲:作文训练(标准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七讲:古诗鉴赏+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七讲:古诗鉴赏+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学生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三讲:古诗鉴赏+人物传记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三讲:古诗鉴赏+人物传记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学生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十八讲:作文训练(文化传承).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十二讲:试卷练习(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十二讲:试卷练习(学生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十九讲:古诗鉴赏+社科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一语文秋季班讲义第十九讲:古诗鉴赏+社科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学生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