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二、词句注释

汴水流,泗水流

汴水:即汴河,源出河南荥阳,东南流经开封、商丘,至安徽泗县与泗水汇合,注入淮河——是唐代中原通往江南的重要水道,白居易曾多次经此河往返于洛阳与江南。

泗水:源出山东曲阜东南尼山,南流经徐州、宿迁,与汴水合流后入淮——两河“同流”的意象,暗喻“思念如水流般汇聚合流,无休无止”,非单纯写地理河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瓜州古渡:在今江苏扬州邗江区南,长江北岸,是唐代汴水、泗水入江的重要渡口,也是南北交通枢纽(如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即写此处)。“流到”二字既写水流的终点,也暗指思念的“抵达之处”——远方亲人可能停留的江南渡口,让抽象思念有了具体落点。

吴山点点愁

吴山:泛指江南地区的山(唐代江南属古吴国疆域),此处特指扬州、镇江一带的丘陵(如金山、焦山),非单指某一座山。“点点”形容远山在视野中如细碎墨点,既写山的形态,也暗喻“愁绪如点点青山,密布心头”。

愁:移情手法的核心——吴山本无“愁”,诗人将自身的思念之愁赋予远山,使客观景物带上主观情感,如“感时花溅泪”般,让“愁”变得可看、可触,而非抽象的情绪。

思悠悠,恨悠悠

悠悠:叠词,形容“绵长不绝”(如《诗经?郑风》“悠悠我心”)。“思”指思念,“恨”非“仇恨”,而是“因思念不得见而生的深切牵挂”——唐代诗词中“恨”常作此解(如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惘然”与“恨”意近),两词叠用,既增强词的韵律感,又放大情感的绵长。

恨到归时方始休

归时:指思念对象(亲人或友人)归来的时刻。白居易中晚年常因宦游与家人分离(如任杭州刺史时,妻子杨氏留居洛阳),“归时”是他反复期盼的节点。

休:停止、了结。“方始休”表条件——唯有“归时”到来,“恨”才会停止,反过来说明“不归则恨不止”,把思念的执着写得直白却深沉。

月明人倚楼

月明:古典诗词中“思亲”的典型意象(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的“普照”特性,暗喻“思念不分地域,无论我在洛阳、你在江南,共沐同一轮明月”。

倚楼:凭靠楼栏远望的动作——是思亲者的经典姿态(如柳永“想佳人妆楼颙望”),“人”未点明身份,却让读者能想见诗人或思念对象“独自倚楼、望月盼归”的画面,留白处更显余味。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新乐府运动”领军者,也是唐代少有的“诗词双擅”的文人。他的词继承了民间乐府的通俗传统,语言浅近如话,情感真挚直白,不堆砌典故,却善用日常景物写深挚情感——《长相思?汴水流》便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作,与他前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刚健风格截然不同,尽显晚年“平和中藏深情”的心境。

(二)写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至长庆四年(824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或苏州刺史期满,返回洛阳途中。这一时期,他已历经“江州司马”的贬谪之苦,看透官场纷争,心境渐趋平和,但也因频繁宦游与家人聚少离多——妻子杨氏与女儿阿罗长期留居洛阳,而他在江南任职期间,常经汴水、泗水往返,目睹两河交汇、瓜州古渡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此词。

词中的“思念对象”,学界多认为是妻子杨氏:白居易在《寄内》诗中曾写道“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与《长相思》中“恨到归时方始休”的盼归心境完全契合;而“吴山”“瓜州”等江南意象,也与他在杭州、苏州的任职经历对应,非泛泛的“思乡”。

四、相关知识梳理

1.“长相思”词牌的特点与情感传统

“长相思”是唐代流行的小令词牌,双调三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因“多写男女相思”而得名。白居易此词严格遵循词牌格式,却在情感表达上突破了“闺怨”的局限,将“个人思念”写得兼具普遍性:

词牌特点

白居易《长相思》的体现

情感传统突破

双调四句三韵

上阕“流、流、头、愁”押“尤”韵,下阕“悠、悠、休、楼”同韵

不写“女子闺中怨”,而写“宦游者的思念”,性别视角更开阔

多用水、山意象

以“汴水、泗水”写思念,“吴山”写愁绪

不堆砌意象,每处景物都紧扣“思念”,无冗余

2.词中“流水”意象的古典传承与创新

“流水”是古典诗词中“思念”的核心意象,白居易在此词中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继承:如《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以水喻思念的阻隔,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的绵长——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