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咏菊》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白居易《咏菊》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咏菊》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二、词句注释

一夜新霜著瓦轻

著(zhuó)瓦轻:“著”是“附着、覆盖”,“轻”形容霜的薄而柔——新霜一夜之间轻轻覆在瓦上,不似寒冬厚霜的沉重,却藏着“初寒刺骨”的威力(薄霜更易冻伤草木)。这个“轻”字极妙:既写霜的形态,又反衬后文“芭蕉折、荷倾”的惨状,显霜的“柔中带刚”。

新霜:指入秋后第一次霜,唐代洛阳一带多在农历九月下旬出现新霜,恰是菊花初开的时节,为后文写菊“耐寒”埋下时间伏笔。

芭蕉新折败荷倾

新折:“新”强调“刚刚折断”,非“早已枯萎”——昨夜还是翠绿的芭蕉,经一夜新霜便折断,显霜的破坏力之强;“折”是“弯折”,非“断裂”,留一丝残意,更添秋的萧瑟。

败荷倾:“败荷”指枯萎的荷叶,“倾”是“倾倒、歪斜”——池塘里的荷叶本就因秋渐枯,经霜后彻底倾倒在水面,与“芭蕉新折”呼应,共同勾勒出“万物畏霜”的惨状。

耐寒唯有东篱菊

东篱菊:化用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的典故,“东篱”从此成为“菊”的代称,暗合“高洁隐逸”的象征——白居易虽未直接写“隐逸”,却借“东篱”锚定菊的精神内核,区别于普通观赏之菊。

唯有:表“独一无二”的限定——在芭蕉折、荷倾的秋日,唯有菊花能抵御寒霜,这个词既显菊的坚韧,也藏着白居易对“众物畏难、唯我坚守”的感慨。

金粟初开晓更清

金粟:形容菊花的花蕊——菊花开时,细小的花蕊如金黄的粟米般点缀在花瓣间,故称“金粟”,既写菊的形态之美,又显其“贵而不艳”的清雅(粟米朴素,却因“金黄”添几分贵气)。

晓更清:“晓”指清晨,“清”既写菊花经一夜寒霜后更显清新(无尘埃沾染),也写其气质的清雅——清晨的冷意让菊花的香气更淡远,形态更挺拔,没有丝毫萎蔫,与“败荷倾”形成鲜明对比。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风格以“浅近通俗、意深词浅”著称,前期写《卖炭翁》等“讽喻诗”针砭时弊,晚年因官场失意退居洛阳,转向创作“闲适诗”——多借自然景物抒发人生感悟,《咏菊》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他一生爱菊,曾在洛阳宅中种菊百株,写下“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十余首咏菊诗,将菊的“耐寒”与自身的“坚守”深度绑定。

(二)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前后,时年64岁的白居易已退居洛阳三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闲职),远离长安的官场纷争。这一年深秋,洛阳降下第一场新霜,白居易晨起漫步庭院,见芭蕉折断、荷叶倾倒,唯有东篱下的菊花迎着寒霜绽放,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此时的白居易,已历经“甘露之变”(835年,宦官诛杀朝臣,长安陷入混乱),虽身处洛阳未受牵连,却对官场的“寒酷”深有体会——就像新霜摧折草木,官场的权力斗争也能轻易摧毁文人的理想。而菊花的“耐寒”,恰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不迎合宦官权贵,坚守自己的政治操守与生活志趣,如菊般在“寒霜”中保持本真。

四、相关知识梳理

1.“菊”的意象传统与白居易的创新

在唐诗中,“菊”的意象经陶渊明奠基后,多与“隐逸、高洁”绑定,而白居易在此诗中新增“耐寒”特质,形成“传统+创新”的意象体系:

诗人/作品

菊的核心意象

情感与象征

陶渊明《饮酒》

东篱菊?隐逸

远离官场的淡泊

杜甫《云安九日》

战地菊?悲秋

战乱中的思乡与悲凉

白居易《咏菊》

耐寒菊?坚守

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与清雅

白居易的创新在于:不写菊的“隐逸之闲”,而写菊的“抗争之韧”——将菊从“避世的象征”变为“入世的坚守者”,这与他“兼济天下不得,仍独善其身”的晚年心境完全契合。

2.诗中的“对比手法”与白居易闲适诗的特点

《咏菊》虽短,却浓缩了白居易闲适诗的两大核心特点:

对比鲜明,以景喻情:全诗以“芭蕉折、荷倾”的“衰景”与“东篱菊”的“盛景”对比,不用一句抒情,却通过景物差异传递“唯有坚守者能耐寒”的哲理,如他在《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对比手法,却更简洁直白。

语言浅近,意藏深层:诗中无生僻字(“霜”“芭蕉”“菊”均为常用词),无复杂典故(仅化用“东篱”,学生易理解),如日常说话般自然,却藏着“官场如霜、坚守如菊”的深层寓意——“浅而不薄”是白居易闲适诗的精髓。

3.“新霜”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新霜”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白居易对“官场寒酷”的隐喻:

自然层面:新霜摧折草木,是秋日的“自然之寒”;

隐喻层面: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