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康复科康复红外线治疗查房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2025年的康复科病房里,我望着治疗室里新升级的智能红外线治疗仪——淡蓝色的外壳上,电子屏正跳动着“波长800-1500nm”“温度自适应调节”的参数。这台设备让我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科里那台老掉牙的红外线灯:灯头生锈、温度全凭经验调,患者总担心“会不会烤伤皮肤”。如今,随着康复医学向精准化、人性化发展,红外线治疗已从“辅助手段”升级为“核心技术”之一,尤其在慢性疼痛、术后康复、软组织损伤等领域,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愈发凸显。
今天的查房,我们以一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患者为切入点,聚焦“红外线治疗的全流程护理”。从病例到评估,从诊断到干预,我希望通过这场讨论,让团队更清晰地理解:红外线治疗不是“开灯-照射-关灯”的简单操作,而是需要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病情阶段、治疗反应的“动态护理工程”。毕竟,康复的本质是“人”的康复,技术再先进,也需要有温度的照护。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我们今天的主角是58岁的王叔叔。他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于2周前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转入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第一次见他时,他扶着腰坐在轮椅上,眉头拧成一团:“大夫,伤口倒是不疼了,可腰背部又酸又胀,翻身都费劲。”
现病史: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腰背部肌肉僵硬,VAS(视觉模拟评分)疼痛评分6分(0-10分),主要集中在术区周围及双侧竖脊肌;直腿抬高试验左侧60、右侧50(正常≥70);皮肤评估:术区敷料已拆除,切口愈合良好(甲级愈合),但术区周围皮肤稍苍白,皮温较对侧低1-2℃(提示局部血液循环不佳)。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常规康复方案(核心肌群训练、低频电刺激),但患者主诉“训练后肌肉更僵了”。经康复医师评估,3天前加用红外线治疗(设备为科内新引进的智能型,波长1000nm,功率可调),初始参数:照射距离40cm,时间15分钟/次,每日1次。首次治疗后,患者反馈“腰背部暖乎乎的,僵硬感轻了点”,但第2次治疗后,照射区域出现淡红色斑,持续约30分钟消退,无灼痛。
病例介绍这例患者的特殊性在于:术后早期(2周),局部存在“手术创伤-组织修复-肌肉代偿”的动态平衡,红外线治疗既要促进血液循环以加速修复,又要避免过度刺激影响术区稳定性。如何把握“度”,是护理的关键。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围绕王叔叔的病情,我们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展开了详细评估。
生理评估疼痛与功能:静息时VAS4分(较前下降2分),活动(如坐起)时VAS6分;腰背部肌肉张力:双侧竖脊肌、腰方肌触诊呈“条索状”(提示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20(正常≥45),后伸10(正常≥20)。
局部皮肤与循环:术区周围皮肤无破损,红外线照射后可见暂时性红斑(Ⅰ度反应,属正常),皮温较治疗前升高2℃(从32℃升至34℃),足背动脉搏动对称(+),下肢无水肿。
治疗耐受性:患者能耐受15分钟照射,未诉头晕、心慌等全身反应,但对“红斑”有疑虑:“护士,这红印子会不会留疤?”
心理评估王叔叔是退休教师,平时讲究条理,对康复进度要求高。他反复问:“我啥时候能自己走路?”“红外线照多了会不会有依赖?”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分8分(轻度焦虑),主要源于对康复效果的不确定。
社会支持老伴全程陪同,学习能力强,已掌握协助翻身的方法;儿子在外地工作,每周视频关心,但王叔叔不愿多提“麻烦孩子”,显示出一定的“报喜不报忧”倾向。
治疗依从性患者对红外线治疗接受度高,但对“照射距离”“时间”等细节记不清,曾在治疗时自行调近灯头(从40cm调至30cm),理由是“觉得热点效果好”。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王叔叔的核心问题是“术后肌肉痉挛性疼痛”,红外线治疗已初步显效,但存在“皮肤耐受性个体差异”“患者认知偏差”等潜在风险,需要针对性干预。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提炼出以下4个护理诊断,按优先级排序:01依据:VAS评分≥4分(活动时6分),触诊肌肉紧张,患者主诉“酸胀痛”。1.急性疼痛(腰背部)与术后肌肉痉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02依据:患者对“红斑是否正常”“如何判断照射强度”存在疑问,曾自行调整治疗参数。3.知识缺乏(特定的)缺乏红外线治疗的作用原理、注意事项及康复配合知识04依据:首次治疗后出现暂时性红斑,患者曾自行调整照射距离。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与红外线照射参数不当(距离过近、时间过长)或个体皮肤敏感性有关03
焦虑与康复进程不确定、担心预后有关依据:GAD-7评分8分,反复询问康复时间,对治疗效果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