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校长讲话:“六个学会”照亮育人之路的六盏明灯.docxVIP

2025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校长讲话:“六个学会”照亮育人之路的六盏明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校长讲话:“六个学会”照亮育人之路的六盏明灯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杏坛聚首,共启新章。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与热爱,再次相聚在这方孕育梦想的校园,共同翻开2025年秋季新学期的崭新一页。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全体教师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默默支持学校发展的教职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过去一年,我们携手并肩,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深耕不辍,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勇毅前行,收获了学生成长的喜悦,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新的学期,新的起点,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书写育人事业的新篇章!

今天,站在新学期的门槛上,我们不禁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的使命是什么?如何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独特的光彩?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项需要智慧与耐心的事业,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段静待花开的旅程。作为教育者,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心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在日常教学中点亮“六盏明灯”——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反思。这“六个学会”既是教育智慧的凝练,也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既是教书育人的方法论,更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下面,我将围绕这“六盏明灯”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会等待:点亮“耐心之灯”,守护成长的花期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它不能像工厂生产零件一样追求统一的规格和速度,而要像农夫培育庄稼一样,尊重规律、静待生长。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有的破土而出便茁壮成长,有的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孕育;有的花期在春天,有的则在盛夏绽放。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教育,在等待中见证生命的拔节生长。

(一)耐心是尊重差异的胸怀

学生的成长节奏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思维敏捷,课堂上总能抢答问题;有的孩子沉稳内敛,需要时间消化知识;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推理,有的则在艺术表达上独具天赋。如果用“分数”这把单一的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就会像用一个模子套住千姿百态的花朵,最终扼杀个性、磨灭灵气。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将“快”等同于“好”,更不将“慢”视为“差”。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当我们放下焦虑,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节奏成长,他们才能在安全感中释放潜能。

(二)耐心是相信时间的智慧

教育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一堂课的启发、一次谈话的触动、一个眼神的鼓励,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多年后才生根发芽。我们90%的努力或许看似“徒劳”,但正是这90%的积累,让学生拥有了9%接近成功的机会,而那1%的突破,恰恰源于日复一日的耐心浇灌。记得我校有位班主任曾分享:班里有个内向的学生,三年来几乎不主动发言,但她从未放弃引导,每天课后与他聊五分钟生活趣事。毕业前夕,这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您的等待让我知道,即使走得慢,也能到达远方。”这便是耐心的力量——它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积极的“有信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合适的时间绽放自己的光芒。

(三)耐心是拒绝放弃的坚守

“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这句话值得我们共勉。教育中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教师用耐心唤醒“暂时落后”的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份理解:他可能正经历家庭的变故,可能尚未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可能只是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与其指责“为什么别人会你不会”,不如思考“我能为他做些什么”;与其急于给学生贴标签,不如用“显微镜”发现他的闪光点——一次认真的作业、一次主动的助人、一次课堂上的微笑,都是成长的信号。教育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事业,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播撒的种子终将在时光中开花结果。

二、学会分享:点亮“沟通之灯”,搭建心灵的桥梁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分享,正是灵魂与灵魂相遇的桥梁。教师的分享,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智慧的“双向奔赴”;不是权威的“居高临下”,而是平等的“教学相长”。在分享中,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教师收获到新启发,课堂便成为生长智慧的沃土。

(一)分享知识,更要分享生命体验

课堂上的分享,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更要融入教师的生命体验。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背影》时,分享自己父亲送她上大学时的笨拙与深情,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便是情感共鸣的证明;一位物理教师在讲“能量守恒”时,分享自己尝试新能源实验的失败与感悟,学生心中燃起的好奇,便是科学精神的萌芽。当教师敞开心扉,将知识与生活、情感与思考融为一体时,课堂就不再是冰冷的“知识传递站”,而是温暖的“生命对话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设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