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配方及加工技术知识介绍.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洗涤剂配方及加工技术知识介绍主讲人:XXX

CONTENTS目录01原料基础02配方设计原理03核心加工技术04性能评价体系05应用场景与趋势06生产安全与环保

01原料基础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为代表,具有强效去污和发泡特性,适用于去除油脂类污渍,但可能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典型代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在宽pH范围内稳定,能降低配方刺激性,同时具备抗静电和柔软织物功能。复配协同效应通过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科学复配(如AES+APG),可显著提升去污效率并降低单一成分用量,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糖苷(APG)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兼具去污力与温和性,适合敏感肌肤配方,且生物降解性优异,常用于高端环保产品。表面活性剂类型与作用

助剂(酶、螯合剂)功能针对蛋白质类(血渍、奶渍)和油脂类污渍的定向分解,工作温度需控制在40℃以下以保持酶活性,添加量通常为0.5%-2%。蛋白酶/脂肪酶螯合剂技术抗再沉积体系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和柠檬酸钠通过络合钙镁离子软化水质,其中柠檬酸钠因可生物降解成为无磷配方首选,螯合效率可达90%以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通过负电排斥原理防止游离污垢二次沉积,与聚丙烯酸钠复配可提升对棉纤维的防护效果。

采用缓释型香精微球,在衣物摩擦时持续释放香味,留香时间可延长至72小时,常见香型包括海洋、花香和果香三大系列。选用耐碱、耐氧化的食品级色素(如CI42090),添加量严格控制在0.001%-0.005%,避免储存过程中出现褪色或分层现象。二苯乙烯联苯类化合物(如CBS-X)通过吸收紫外线发射蓝光,补偿织物泛黄,提升视觉白度,用量通常为0.1%-0.3%。采用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与苯并异噻唑啉酮(BIT)复配防腐剂,有效抑制细菌霉菌滋生,确保产品24个月保质期。功能添加剂(香精、色素)选用微胶囊香精技术色素稳定性控制光学增白剂防腐系统设计

02配方设计原理

去污力协同增效机制表面活性剂复配通过阴离子(如LAS)与非离子(如AEO9)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利用阴离子的强去污力和非离子的渗透性,形成胶束协同作用,提升对油脂/蛋白类污垢的去除率30%以上。01助洗剂增效添加三聚磷酸钠或4A沸石等助洗剂,通过螯合钙镁离子降低水硬度,防止表面活性剂失活,同时增强污垢分散性,使去污效率提升40-50%。酶制剂辅助添加蛋白酶、脂肪酶等生物酶制剂,在40℃以下低温环境中定向分解顽固污渍(如血渍、奶渍),与化学去污成分形成生化协同效应。pH缓冲体系采用碳酸钠-柠檬酸钠复合缓冲体系,将洗涤液pH稳定在9-10.5区间,既能增强皂化反应去油效果,又可避免强碱损伤织物纤维。020304

高泡体系选用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主表活,低泡体系则采用SAS(仲烷基磺酸钠)与氧化胺复配,泡沫高度可控制在50-150mm范围。表面活性剂类型选择添加椰油酰胺DEA或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分子间氢键稳定泡沫结构,延长泡沫持续时间至30分钟以上。稳泡剂调控在机用洗涤剂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或矿物油类消泡剂,通过降低局部表面张力实现泡沫快速破裂,残留泡高≤5mm(GB/T13173标准)。消泡剂添加泡沫特性控制因素

配方的稳定性考量增稠体系构建采用黄原胶-氯化钠协同增稠技术,通过高分子链缠绕与离子强度调节,使粘度稳定在3000-5000cP,防止储存期分层。低温稳定性处理添加丙二醇(5-8%)作为抗冻剂,保证产品在-5℃环境下仍保持均匀液态,无结晶析出。防腐体系设计采用MIT(甲基异噻唑啉酮)与苯甲酸钠复合防腐剂,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等微生物滋生,保质期达36个月。螯合稳定技术加入EDTA-2Na或葡萄糖酸钠等螯合剂,络合金属离子防止催化氧化,保持活性物含量衰减率<5%/年。

03核心加工技术

通过机械搅拌将固体原料(如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酶制剂等)在干燥状态下均匀混合,无需添加液体粘合剂,适用于热敏性成分。基础原理双锥混合机、V型混合机或螺带式混合机,需配备高精度称量系统和除尘装置,混合均匀度需达到CV值≤5%。关键设备能耗低(相比湿法工艺节能30%以上),无废水排放,适合生产无磷或低泡配方,但对原料粒径和流动性要求较高。工艺优势干混工艺与设备

喷雾干燥造粒技术采用压力式或离心式雾化器将料液破碎为50-200μm液滴,雾化压力需根据料液粘度调节(通常2-20MPa),直接影响颗粒堆密度(0.3-0.6g/cm3)。雾化控制01通过调整固含量(40-60%)、添加膨润土或硅酸盐改善流动性,成品含水量≤6%,溶解速度≤30秒。颗粒优化03塔内进风温度180-250℃,出风温度80-110℃,需精确控制

文档评论(0)

专注工业水处理技术、化工工艺及食品工业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验,欢迎交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