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议题式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九年级上册.docxVIP

5.1《延续文化血脉》议题式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九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九年级上册

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

5.1《延续文化血脉》

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教材

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主要阐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第一目“中华文化根”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来源、构成、特点、传承原因、重要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文化自信的内涵、原因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第二目“美德万年长”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不断发展,明确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学情

分析

初中生对中华文化有初步了解,如知道汉字、唐诗宋词、四大发明等具体事例,但对中华文化的系统性内涵认识较浅,需要通过教材内容进一步梳理和深化。学生对“文化自信”“传统美德”等概念可能停留在字面理解,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不太清楚“文化自信如何影响国家发展”,需要结合当代案例帮助理解。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与特点,明确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认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坚定“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

责任意识: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主动将美德转化为行动,如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重点

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

新课

近年来全网频频掀起“非遗热”,网友纷纷表示:被老祖宗的东方美学硬控了!?

数据显示我国共有44个项目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思考:这股热潮背后到底有什么奥秘?

你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吗?今天让我们离非遗近一点,开启一场关于非遗的研学之旅。???

讲授

新课

总议题:馆藏非遗?研学溯脉之旅

分议题1:寻中华文化之根

分议题2:立中华文化自信

分议题3:扬中华传统美德

分议题1:寻中华文化之根

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非遗,学校组织了一次研学之旅。

在博物馆门口你看到一幅中国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地方的非遗文化。

浙江:龙泉青瓷、西湖绸伞、嵊州竹编

福建:泉州南音、莆田木雕、武夷岩茶制作技艺

四川:蜀绣、泸州油纸伞、羌族刺绣

云南:傣族慢轮制陶、白族扎染、纳西东巴画

山西:平遥推光漆器、上党梆子、孝义皮影

新疆:维吾尔族鼓吹乐、柯尔克孜族刺绣

思考:各族非遗如何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教师小结: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进入博物馆你会看到四个专栏:

科技工艺:浙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安徽宣纸制作技艺、广东潮州工夫茶艺

文学艺术:泉州南音、川剧变脸、昆曲、陕北腰鼓

文化典籍:四书五经【不是非遗】

语言文字:纳西族《东巴经》——现存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系统

教师小结:中华文化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在参观时,关于安徽宣纸制作技艺的介绍吸引了你的兴趣:

宣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新唐书》记载,宣纸在唐代已被列为贡品。宋代文人苏轼曾赞叹:纸之佳者,莫如宣纸。安徽泾县独特地理环境赋予宣纸三大原料:清泉、青檀树皮与沙田稻草。

制作技艺依靠师徒口传心授,108道工序严密分工。从原料采伐、浸泡发酵、捶打制浆到抄纸晒纸,每道工序由专精匠人完成,确保纸寿千年的品质稳定性。这一传统手工体系至今维系着宣纸的生命力,成为中华造纸技艺的活化石。

思考:安徽宣纸制作需经过108道工序,确保“纸寿千年”,这说明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小结: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笔记: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你继续参观,看到了一张首日封。

互动提问:这张首日封上面有哪些元素?

2008年,苏绣传人姚惠芬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选中,受命在3个月内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创作2400枚刺绣首日封作为搭载纪念品。

思考:如果苏绣固守花鸟题材,在Z世代市场会面临什么危机?创新如何化解危机?

笔记: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6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