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好节假日);第一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及重难点;;活动一:中秋的来源;二、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中秋”即秋天中间的意思,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习俗流传下来的结果。;“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当时并非指中秋节,而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从历史沿革来看,魏晋时期有中秋赏月的文字记载,不过并不普遍。到了唐朝,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笔记小说骤然增多,“中秋”一词被人们普遍使用,赏月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中秋节初步形成,《唐书?太宗记》中就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宋朝时,中秋节开始盛行,出现全民狂欢的盛况,人们也更加重视家人团圆。至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春节齐名,成为主要节日之一,且中秋活动从以赏月为核心逐步演变为拜月,亲友间互送月饼、重视家庭团圆等习俗也更加突出。;活动二:中秋习俗我知道;点亮灯笼祈福;一、吃特色时令食物
除了月饼,不同地区会在中秋食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时令美食,既应和中秋节气,也蕴含美好寓意:1.吃芋头(广东潮汕、福建等地):潮汕地区有“中秋食芋头,好运连连头”的说法。中秋前后芋头成熟,口感软糯香甜,人们认为吃芋头能辟邪消灾,也象征“团团圆圆”(芋头多生长在土里,果实呈团块状)。有些家庭还会将芋头与月饼、水果一同摆上祭月的香案,作为献给月神的祭品。2.吃菱角(江南地区):中秋时节正是菱角成熟的旺季,江南水乡的人们会在中秋吃菱角。菱角外形圆润,剥壳后果肉洁白,象征“聪明伶俐”(民间有“吃菱角能让人变聪明”的说法),也寓意“团圆”,家人围坐分享菱角,增添节日的温馨感。3.吃桂花食品(全国多地):中秋恰逢桂花开,桂花香气浓郁,人们会用桂花制作各种美食,如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藕等。桂花象征“吉祥美好”,吃桂花食品既能品尝时令美味,也借桂花的香气传递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尤其在江南地区,桂花食品是中秋餐桌上的常见选择。;二、祈愿与祈福类习俗
1.走月亮(江苏、浙江等地):又称“踏月”“游月”,是江南地区中秋的传统习俗。中秋夜晚,女子们会结伴走出家门,沿着河边、湖边或街巷漫步赏月,有的还会手持花灯,一边走一边欣赏月色,祈求月神保佑自己健康、幸福。在苏州,“走月亮”还有特殊的讲究——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寓意“过桥祈福,消灾免难”。2.中秋祭兔儿爷(北京地区):兔儿爷是北京中秋特有的民俗符号,相传是月宫中玉兔的化身。旧时北京,每到中秋,家家户户会供奉兔儿爷:兔儿爷造型多样,有的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如捣药杵),有的端坐案前、神态威严,通常用泥土烧制而成。人们认为兔儿爷能保佑家人平安,尤其是儿童,会把兔儿爷当作玩具或吉祥物,中秋过后也会珍藏起来,寄托对健康、顺遂的祈愿。3.挂灯求子(福建建宁等地):在福建建宁,中秋有“挂灯求子”的习俗。中秋夜,已婚未育的女子会在自家屋檐下或庭院中悬挂特制的花灯(多为红色,象征喜庆),并对着月亮祈祷,希望月神能赐下子嗣。花灯的样式多为圆形或莲花形,寓意“圆满”“多子多福”,是当地独特的祈愿方式。;三、儿童专属习俗
1.玩兔儿爷(北京、天津等地):除了供奉兔儿爷,儿童还会把玩小型的兔儿爷玩具。这些兔儿爷玩具做工精致,有的还能活动(如手臂可摆动、头部可转动),孩子们会拿着兔儿爷互相玩耍、攀比,兔儿爷成为中秋期间儿童最喜爱的“节日伙伴”,也让节日充满童真童趣。
2.提灯笼游街(南方多地):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中秋夜儿童会提着自制或购买的小灯笼(如兔仔灯、杨桃灯、莲花灯等),在街巷里奔跑、游逛。灯笼多为纸质,里面点上蜡烛或LED灯,灯光透过灯笼纸映出可爱的图案,孩子们一边提灯一边唱歌、说笑,热闹非凡,既感受节日的欢乐,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许多灯笼是儿童和家长一起制作的)。;四、地方特色民俗活动
1.放孔明灯(南方多地、台湾地区):中秋夜,人们会制作孔明灯(又称“天灯”),在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如“家人平安”“学业进步”“丰收顺遂”等),然后点燃灯内的燃料,让孔明灯随风升起,飞向夜空。人们认为,孔明灯飞得越高、越远,愿望就越容易实现,漆黑的夜空中,一盏盏升空的孔明灯如同繁星,成为中秋独特的景观。不过,现在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地区已限制或禁止燃放孔明灯,更多时候人们会以环保、安全的方式(如电子孔明灯)替代。
2.中秋博饼(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这是闽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中秋习俗,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与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缓解士兵思乡之情有关。博饼使用“会饼”(一套由大小不同的月饼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