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老巷口的眺望
每年暑假,我都会回奶奶家过一段时间。奶奶家在农村,那里的老巷口是青石板铺就的,而我最喜欢溜达的地方,就是老巷口的青石板台阶。
我喜欢趴在巷口的石阶上,托着下巴眺望远处的田野。一开始我看到的就是单调得乏味的景象。远处砖窑烟囱冒着白烟,拖拉机突突地拖着满车秸秆驶过土路,扬起阵阵尘土,有时候看见几只贪吃的麻雀,在晒谷场边啄食散落的稻谷。似乎每天都是相同的景象,能不觉得单调厌烦吗?真想爸妈快点来接我回去,躲在空调房看电视可比这里强多了。
直到某天清晨,我被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唤醒。打开门走出去,薄雾还未散尽,远处的山峦笼着一层淡淡的青纱。巷口的老槐树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石阶上。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石阶上,却发现晒谷场热闹非凡。几个阿婆已经在准备翻晒新割的稻谷,竹耙划过金黄的谷堆,发出的声音像一首歌那样动听。隔壁家的王叔推着独轮车,车上还有他刚摘的新鲜蔬菜和瓜果,叶尖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王叔看到我后,塞给我根黄瓜,说:“尝尝我们农村人种的无公害的黄瓜。”我来不及洗,就在衣服上蹭了几下,咬一口,脆甜脆甜的。这带着露水的脆甜,瞬间驱散了暑气。翻晒稻谷的阿婆们见我吃得那么香甜,忙说:“你王叔家还有西红柿、西瓜呢,都比城里买的好吃。你就慢慢吃,你王叔一定管够的。”说完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里的景色并不单调,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其实藏着最鲜活的生命力,也藏着阿婆与王叔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此后的日子,我开始期待每天的眺望。傍晚时分,夕阳把田野染成蜜糖色,收工的农人扛着农具往家走,牛儿慢悠悠地甩着尾巴。而此刻炊烟也正从每家的烟囱升起,混着饭菜香飘进巷口。我再也不觉得乡下无聊,反而发现了生活之美。正是这些平淡的场景,让生活生动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老槐树石阶旁的我,有幸在眺望中凝思到生活的真谛。
离开奶奶家那天,我又坐在老巷口眺望。远处的砖窑厂依旧冒着白烟,拖拉机还是突突地驶过,但在我眼中,这平凡的一切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原来,生活从不缺少美好,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用心凝望,再寻常的风景也能发现惊喜。
点评
本文以巷口青石台阶串联起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从单调乏味到生动留恋,石阶巧妙地转化为洞察平凡之美的窗口,视角独特,情感真挚。考生用质朴的文字勾勒出乡村生活图景,细节真实,不仅刻画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也表达了对这样生活的热爱。文章由画面开篇,又以画面结尾,首尾呼应。
一、拆解:文章的脉络与核心要素
情感与逻辑线索:从“单调厌烦”到“发现美好”的递进
开篇以“暑假回奶奶家”的日常场景切入,聚焦“老巷口的青石板台阶”,用“单调乏味”“想快点离开”的感受奠定“初始偏见”的基调,为后续“态度转变”埋下伏笔。
展开层(转折与发现):
困境铺垫:最初的眺望中,“砖窑白烟、拖拉机扬尘、麻雀啄谷”等场景被定义为“重复无聊”,映射“城市视角”对乡村生活的疏离;
关键转折:清晨的意外发现——阿婆翻晒稻谷的“动听声响”、王叔带露的瓜果、乡邻间的爽朗互动,尤其是黄瓜“脆甜驱散暑气”的细节,打破了“单调”的偏见,让“我”意识到“平凡中藏着生命力”;
态度转化:从“被动忍受”到“主动期待”,傍晚的“蜜糖色夕阳、收工农人、炊烟饭香”等场景,成为“生活之美”的具体注脚,完成从“厌倦”到“珍视”的心理转变。
升华层:离开时的再眺望,同样的“白烟、拖拉机”在眼中“闪耀光芒”,点出“生活美好与否,取决于是否用心凝望”的真谛,让“眺望”从“物理动作”升华为“感知生活的方式”。
意象运用:以“老巷口的眺望”为核心的象征体系
老巷口/青石板台阶:既是“眺望”的物理支点,更是“心境转变的见证者”——从最初“趴着托腮”的百无聊赖,到后来“静坐凝望”的专注,台阶的不变反衬“我”内心的成长。
田野与乡村景象:
初始视角(单调):砖窑、拖拉机、麻雀,是“城市孩子”眼中“落后、重复”的符号;
转变后视角(鲜活):晒谷场的竹耙声、带露的瓜果、炊烟饭香,成为“生活本真”的载体,象征“被快节奏忽略的烟火气”。
老槐树:晨风中的“沙沙作响”与落叶,是乡村“自然韵律”的象征,与“城市空调房”的封闭形成对比,暗示“贴近自然才能感受生活质感”。
乡邻互动:王叔递黄瓜、阿婆们的爽朗笑声,是“人情味”的具象化,让乡村风景从“静态画面”变为“动态的生活场景”,凸显“人与景的交融才是美好本源”。
结构设计:以“眺望视角的变化”为线索的闭环叙事
线索清晰:“初到乡村(厌倦眺望)→清晨转折(发现美好)→日常凝望(感知真谛)→离别回望(心境升华)”,视角的每一次调整都推动情感深化;
对比鲜明:
前后态度对比:对“砖窑、拖拉机”的感受从“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