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的《边界望乡》以众多奇幻意象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思〔336〕.docxVIP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众多奇幻意象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思〔336〕.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众多奇幻意象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思〔336〕

一、洛夫,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洛夫〔1928—2018年〕,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我国著名诗人,在台湾省与余光中齐名,被誉为诗坛“双子星座”。

莫洛夫

洛夫出身商贾之家,自小在衡阳读中小学,49年考入陆军司令部,旋即孤身随军赴台,51年又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毕业后参加台湾海军陆战队,从军20多年。其间,曾先后进入台湾军官外语学校、淡江大学英文系进修,又曾先后任驻金门新闻联络官、赴越南任军援顾问团英文秘书。1973年,以海军中校退役。

洛夫退役后,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96年退休后,旅居加拿大温哥华。

2018年,病逝台北,享年91岁。

洛夫一生,写作50多年。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54年与张默等创办诗刊《创世纪》、《现代诗》,任总编20多年。59年在金门时,写长诗《石室之死亡》而闻名。2001年旅居温哥华时,创作长诗《漂木》,有3000行,为四章结构,透过漂木等意象,以漂泊天涯的心态,诠释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为我国新文学史上长诗之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洛夫著作甚丰,出版诗集《灵河》、《石室之死亡》、《无岸之河》、《漂木》等31部,诗论《诗人之境》等5部,还有散文6部、译著8部。

二、两岸三通前,洛夫与余光中在边界望乡

洛夫曾离开大陆30余年,他的一生,无论从湖南到台湾,还是从台湾到温哥华,他总是眷恋家乡,思念故国,乡愁一直是他难以消解的情结。

海峡两岸三通后,20多年来,他回大陆20次、回乡15次;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香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

1979年,两岸还没有三通,诗人访问香港时,于3月16日上午,在诗友余光中陪同下,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那一声声似曾相识的悲歌,扣动了诗人的心弦。离乡几十年了,如今近在咫尺却又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而近乡情切,寸心万绪,于是,他便以杜鹃啼血的悲楚,写下了怀乡诗《边界望乡》,表达海外游子咫尺天涯的悲伤、落寞与无奈。

驻金门新闻联络官

成名作

他的这首《边界望乡》,与余光中《乡愁》,同为思乡名诗,余诗入选小学语文,而他的诗入选高中语文选修读本。

三、《边界望乡》原文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出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也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任援越顾问团英文秘书

四、《边界望乡》内容和结构〔上〕

《边界望乡》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按照逻辑顺序,写了登洲、望乡、怀乡、想像,到偿愿无望的整个过程,表达了游子怀乡而咫尺天涯的落寞与无奈,全诗意象丰富,跳跃性大,计33行、可分7节。

第一节、2行,交代边界望乡地点。诗一开篇,即写“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紧扣诗题,写诗人到了边界落马洲,勒马〔下车〕去望乡的情况。

这种开篇点题的写法,简洁交代了故事的人、地、事三要素;从抒情角度看,起于平实舒缓,也是控制好情绪,正好与后文乡愁汹涌澎湃,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全诗诗情波澜起伏的特点。

第二节、8行,写望乡时的心态。诗人一行人边界望乡,是用望远镜来观望的,诗人描写观感,也都是在望远镜下被放大了,以极度的夸张来描写的。先写镜中的乡愁,比起平时的乡愁,当然“扩大数十倍”了,以致让“望乡心怯”的诗人,一下车就已经心情激动,紧张得“茫然四顾、手掌出汗”了;再通过望远镜望乡,扩大了的乡愁真是千头万绪,诗人用比喻解说,简直是“乱如风中的散发”,理也理不出头绪来;更何况,又碰到镜中“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

在这里,诗人撷取的意象“乡愁和远山”,一个以实拟虚、一个以虚代实,虚实一体,都是乡愁,象征隐藏在诗人心中几十年的乡愁,现在通过望远镜又被扩大了几十倍,以极度夸张和化虚为实、化美为媚写法表现出来,以视觉冲击心灵,巨大沉重,力不能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愁的浓郁沉重,以及造成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伤害。这种夸张新颖别致,写法近乎“魔幻”,把乡愁描写得刻骨铭心,诗情也骤升高潮,效果令人惊异。

诗人被乡愁的大山“撞伤”后,在第三、四、五节里,又采用移情法,化用古意象,

文档评论(0)

155****9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